張茣聞言露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回答道:“我並不覺得我會破産,既然連33秒16分的奇跡都能發生,蘋果就一定不可挽回嗎?再說了,就算我真的破産了又如何?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在21歲時就有幾億身家用來破産?搞不好,過兩年我還會再破一次,ezpz。”他這話的意思應該是,“少爺我就算破産又怎麼了,你們有幾個億去破嗎?你們有一個能讓我揮霍幾個億的老爹嗎?”
所以說,有個有錢的老爹真的能為所欲為,張茣也是真的不怕破産,更何況他也確實破不了産。
這場前所未有的神奇大翻盤,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會有不少,比如讓蘋果的股票在未來三天內升回到5.8美金一股。雖然,這還是和盧布沒什麼區別,但總算是沒有再跌下去。
誰都知道,蘋果的股價一旦跌到5美金以下,那就意味著連上帝都救不了了。
張茣現在更加不知道的是,本來他就算買下蘋果20的股票也不可能進入董事會,但是這次股票的回升讓蘋果的董事會見到了偶像效應的作用,也許挽救蘋果的關鍵就在這個21歲的全球偶像身上了。特別是蘋果的新産品面對的本來就是年輕群體,如果張茣能被塑造成蘋果的新標誌,那他們就真的有機會翻身了。
當然,如果光憑借偶像效應,張茣怕是依然進不了蘋果那個坑爹到讓喬布斯都狠得直咬牙的董事會,人家看重的其實是他背後的龍裔公司。
<101nove.q彈窗就能解決蘋果現階段沒有經費進行新産品宣傳的大麻煩,所以張茣很可能成為唯一一個靠個人股份進入蘋果董事會的人,誰讓他趕上了這顆蘋果最脆弱的時期,否則再過二十年他都無法進入蘋果的真正管理層。
隨後,來到賽後發布會上,當張茣被問到是否征服了芝加哥時,這個大帥比果斷繼續在公牛隊的傷口上撒鹽,他對記者說道:“沒有,因為這裡早已是一片廢墟。當你征服一座山峰時,它已經在你腳下了,你必須再找一座山峰去征服,否則,你只有下山,走下坡路了。可是環顧四周,我還有對手嗎?很不幸,沒有了,所以我的對手變成了我自己。所幸,征服自己的勝利是所有勝利中最光榮的勝利,我要開始與我的影子戰鬥。”
“影子?這個……你要怎麼與自己的影子戰鬥?怎麼才能戰勝自己的影子?”
“我永遠都無法戰勝自己的影子,因為光越強影就越濃,但正因為影子無法戰勝,我才能一直進步,一直戰鬥。”
張茣這就太目中無人了,他這豈不是說別人都不配做他的對手,所以他才只能自己跟自己玩嗎?
芝加哥的記者們無言以對了,以後誰他媽要說中國人是謙遜的,他們轉身就是一耳摑子扇過去,張茣的傲慢和自大都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了。
“我們今天見證了nba又一偉大時刻的降臨,你認為與‘米勒時刻’相比,‘考拉時刻’,你不介意我這麼稱呼吧?它們哪一個更偉大?”
芝加哥的記者實在不知道怎麼懟張茣了,只能用這種方法為難他。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當年米勒在最後時刻得到8分,細細算來他總共只用了的8.9秒的時間。而張茣這次用33秒砍下16分,雖然不能用8.9秒乘以2來證明“米勒時刻”更偉大,但要真說他的33秒16分更偉大,估計也會讓很多人找到反駁的理由。
“偉大的時刻總是大同小異,究竟誰更偉大,我說的不算,時間會有定論。但我能確信的是,現在nba未打完判斷輸贏的標準會是33秒之內是否落後14分,如果14分之外必定輸了,14分之內,還有一絲打平的希望,13分就會有贏的希望。”
張茣表示這種刁難完全是渣渣,他故意不說自己的“考拉時刻”更牛逼,雖然他心裡知道肯定是自己的33秒16分更牛逼,但是裝逼的最高境界並不是一味地去爭第一,有時候故意謙虛一下,或是讓別人把心裡話說出去,效果會更好。
這個問題,他知道根本就不用回答,明天全世界的球迷都會把兩個“時刻”拿出來進行對比,結果會是九成的人都會覺得他的時刻更牛逼,但如果是由他說出來的話,反而會讓一部分傻缺産生抵觸心理,這時避而不答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請問,你認為自己是地球上最出色的運動員嗎?”
“這個我敢保證,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出色的運動員了。”
張茣表示,這個問題我就不謙虛了,這時候他要是還不敢認第一,那還不如回家賣紅薯。
但這裡面更大的原因是,如此回答話題性夠高,因為他說的是“最出色的運動員”,這裡就包括所有的體育運動。
張茣現在就能想到,明天他的這個回答一定會引發其它運動的粉絲與籃球粉絲開戰。
如此大的話題性,他當然不會錯過,雖然一樣會引發不少人的反感,但是利遠大於弊,所以這個逼就必須要裝了!
這位問問題的記者反而尷尬起來,他原本是想讓張茣難堪來著,但是當張茣眼睛都不眨的承認了自己最牛逼後,他反倒不知道該怎麼諷刺了。
張茣這幾年創造的奇跡可不止這一個,你要真找個比他更牛逼的人,即便從其它運動來找,似乎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哪怕拿出足球領域的貝利和馬拉多納來與張茣相比,至少他們在同齡時的成就都遠不如張茣,將來被張茣在影響力和地位上超過更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真沒法去嘲諷什麼。
張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敢出這種風頭。如果明天各個運動的粉絲與籃球粉絲展開一場撕逼大戰,他的光輝事跡肯定會被籃球迷們渲染一番後列舉出來,最後兩邊罵著罵著的結果,只能是讓更多的吃瓜群眾發現,原來英俊的考拉寶寶這麼牛逼,他居然創造過這麼多的奇跡,最後搞不好又多了好幾億的新粉絲,美滋滋!
所以嘛,他才懶得去和“米勒時刻”對比,這裡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米勒本人沒什麼名氣,根本不值得他炒作。
如果“米勒時刻”是由喬丹創造的話,他早就騷話一堆了。
不得不說,張茣對媒體的尿性實在太瞭解……
第二天,不僅是全美國都被張茣33秒16分的表現引爆,全世界的媒體都在自己的頭版頭條位置上對張茣的神奇表現進行了報道,特別是他與喬丹的打賭大大增加了新聞的娛樂性,報道的規模都快能和世界盃決賽相提並論了。
其實,這也從側面證明瞭“考拉時刻”和“米勒時刻”哪個更偉大,當年米勒可無法讓全世界的大型媒體都用頭版頭條來報道,頂多是在體育板塊出現罷了。
張茣也猜得沒錯,無論籃球迷還是非籃球迷,大多都認為他的“考拉時刻”才是nba最偉大的“時刻”,因為區分高低決不能只看時間和得分的比例,單是“連中5個三分”和“連中2個三分+罰球”就無法相提並論了。隨著投籃次數的增加,難度實際上也在幾何式增加,更別說張茣的幾次投籃難度遠比米勒更大,尤其是最後一個“罰球線三分”,簡直是聞所未聞的新姿勢。
毫不客氣的說,你現在完全能詆毀米勒那兩個三分球都是靠運氣,雖然會被罵作傻逼,但畢竟只有兩次投籃,也許真是走了狗屎運呢。
但你能說張茣的那5個三分球是運氣嗎?這恐怕就不是傻逼的問題了,相信也沒幾個人會贊同。
這裡完全可以舉一個合適的例子,nba三分大賽上有人投出過25分的情況,今後應該也會有人投出這樣的分數,甚至是26、7分。但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投出過滿分成績,這兩者的難度同樣是天差地別,估計今後也不會有人能投出另一個滿分了。
張茣的33秒16分和米勒的8.9秒8分,其實就是三分大賽上投出滿分和26、7分的區別,看起來差距不大,但實際上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