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行了兩日,在一處荒野的時候,馬車忽然停下來了。
殷七七在馬車中聽得伏生大喝一聲,“什麼人攔路?”
殷七七掀起簾子,只見一個鐵面冷清的人物,手持長槍,騎在馬背上,攔在路中間。
他長槍舉起,四下裡密密麻麻湧出數千人。
官兵?
伏生心中一驚,握緊手中長劍。眾人四下裡分散,圍在馬車周圍。
殷七七的心撲通一跳,直覺不妙。
那手拿長槍之人,高聲喝道:“本將奉征討大元帥之命,請殷七七道長隨軍征討永生道叛徒,還請殷道長即刻前往。”
“請殷道長即刻前往!”
數千人整齊的聲音一出口,冷寂的空氣都被震動,山林裡的鳥兒都被驚飛。
伏生眾侍衛聽得只覺得頭發發麻,這是常年廝殺在戰場上的兵將才有的氣勢。
殷七七輕輕跳下馬車,該來的還是來了。
本以為劉意輕輕接過,成全了她和李挽瀾,沒想到卻在這裡等著。
也罷,他是未來的皇帝,怎能容忍自己和李挽瀾這樣藐視皇權呢?沒有在京都爆發,或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在這裡,用這樣的方式,是劉意在給李挽瀾,在給自己退路嗎?
殷七七想不明白,她怔怔的出神,不知道下一步該將如何。
那小將靜靜地等殷七七回複。半晌又高聲道:“元帥有令,殷七七道長法術高深,請務必前往與大軍彙合,其餘諸人,如有反抗不從者,殺無赦!”
說罷,手一擺,窸窸窣窣的聲音傳來,一隊弓箭手長箭搭弓,瞄準了伏生等人。
殷七七目光冷清,看著那小將,冷聲道:“帶路!”
那小將又擺了擺手,騎馬上在前面引路,數千人湧了上來,將馬車團團圍在中間。
伏生眉頭緊皺,心中暗急,千算萬算,沒有料到,太子沒有在京都揭穿王爺和王妃,卻在這裡來了一手。
殷七七上了馬車,閉目養神,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許是得到了吩咐,那小將待殷七七極其客氣,一行人不疾不徐,並不急著趕路,一切但以殷七七舒適能承受為先。
訊息也每日裡雷打不動的傳來,有時候是休息時聽到的只言片語,有時候是那小將特意來稟報的。
劉意的大軍已經到達建安城,城外是永生道的叛軍,兩軍對峙,氣勢均是不凡。
劉意修書一封,盡述京都之事,想要勸降張未留,張未留卻回書七個字:君不識人何為君。
言下之意,暗諷劉意識人不明,並非明君。
劉意氣憤非常,當天便兩軍對壘,打了一仗。
張未留的人論起真刀真槍,不及劉意手下大將,但奈何卻會妖邪之術,比如兩人正在場上廝殺,忽然有邪風刮來,劉意的將領便似著了魔一般,對著空氣亂砍,被人趁虛而入,砍了首級。
再比如,凡是與那永生道聖女目光接觸過的兵士,總會不由自主被迷惑,自動倒戈,向身邊的兄弟動手。
諸如種種的奇聞怪事,在兩軍對壘時,時有發生,讓人防不勝防,劉意心中煩惱至極。
對此,毫無辦法,李挽瀾猜到是永生道邪術,提議去請懂法術的道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