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意扔下筆,爽朗笑道:“上次有幸請殷道長薈天樓用膳,今日請殷道長嘗嘗本王府上的膳食,看是否合道長的胃口。”
殷七七正覺得肚餓,此言正合己意,忙連聲同意。
劉意又請了李挽瀾,讓殷七七很不服氣,飯點了還不回家,真是臉皮厚,壓根就忽略了自己也是在等飯吃的。
幾人來到用膳的地方,殷七七有幸見到了劉意的正妃,昨天才聽清華公主說過的戶部尚書方鐘山之女方嬛玉。
方嬛玉容貌並不如何出色,比不上顧雁城,卻勝在氣質端方,溫潤如玉,親和力十足,從這一點上來看,明宗陛下給自己的兒子選妃是用了心的。
至少比給李挽瀾選妃用心的多,雖同樣是尚書之女,顧雁城為人的格調便比方嬛玉差了許多。
席間,方嬛玉除了最初開始的幾聲問候,讓人心中很是妥帖,後面便很少說話,卻偏偏一言一行,都讓人覺得舒適。
以殷七七這樣的眼光水平,都看的出來劉意對自己的這位正妃極其滿意。
她不由心中感嘆,皇子中還能夫唱婦隨,真是難得至極。
劉意不時介紹幾樣殷七七沒見過的菜色,說說笑笑,吃了不少。
等用過膳後,再回到書房,又是喝茶,聊天,歇了歇,再動筆寫,這樣下午也才進行到第一卷的十三元。
眼看,傍晚時分,又有婢女來請用晚膳。
劉意極力邀請殷七七用膳,殷七七卻堅決拒絕,找了藉口要陪清華公主用膳,其實內心再也不想對著李挽瀾吃飯。
劉意一想,便不再挽留,親自送了殷七七出去。
殷七七坐進轎子的那一刻,內心極其無語,李挽瀾和劉意的工作效率,比起清華公主簡直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遙想當初,清華公主決定寫《西廂記》的時候,可是筆耕不輟,從早寫到晚,中間匆匆吃過,就又著急寫了。五萬多字,硬生生八九天就完成了,加上後期的修修改改,勉勉強強不過半個月的時間,
哪像你們啊,六千多字看這樣子能分成三天來寫。
後來,果然不出殷七七所料,《笠翁對韻》真的分了三天才寫完。
每天清晨李挽瀾來接,晚上李挽瀾送回來,兩人不發一語,好似對方都是陌生人一般。
這讓殷七七很生氣,既然當陌生人,又何必每天殷勤接送。
就算劉意有命令,以李挽瀾滿肚子的詭計,想推辭掉也是輕松容易的事情。
何必,兩廂折磨?
對!
這就是折磨!
殷七七憤恨不已,偏偏李挽瀾一言不發,殷七七也不想搶先開口。
終於到了第三天,劉意終於將《笠翁對韻》寫完了,殷七七彷彿革命勝利了一般,心中高呼解放了。
雖然劉意熱情爽朗,方嬛玉親和力足,這裡吃得好,用得好,奈何殷七七看到李挽瀾就頭痛,一刻也不想讓他再礙眼,要不是自己的字實在太差,恨不得親自去替劉意來寫。
傍晚時分,李挽瀾送她回顯靈宮,殷七七迫不及待的下了轎,卻聽萬年冰塊李挽瀾開口道:“過幾日,本王在府上恭候殷道長上門求見!”
切!
我上門?
求見?
做夢!
殷七七鼻子一哼,趾高氣揚的進了顯靈宮,
你是王爺不錯,還管不到顯靈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