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瑩等人卻如鯁在喉,這就是清華公主的答複?
一刻鐘後自見分曉,是這樣的自見分曉?
壓根沒有懲罰,而是大大的替殷七七揚了名。
殷七七既然能一個人寫出十首詩,參悟《道德經》自然也不在話下。
總算尚青瑩雖然沖動,卻不是白痴,此時回想起清華公主問的那些話。
懂君臣之道,壓根就不是誇贊,而是說她有失分寸,越過了本份。
問她閨訓,是說她捕風捉影,有失婦德。
明白過來的尚青瑩恨不得暈了過去,今日詩會自己是來求覓如意郎君的,怎麼會鬼使神差的到清華公主面前去說三道四,但願不要影響了爹爹。會影響了爹爹嗎?她目光幽怨的看向顧雁城,都怪她胡說八道。
顧雁城此時尚沉浸在被殷七七力壓,未能如願進入前五十的嫉恨中,直到被幾道目光包圍,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這是清華公主的答複?
她心驚膽戰,勉強保持鎮靜,強笑道:“這殷七七倒真有幾分本事,我原本還不信,今日看來卻是真的,我被雲華觀的道士誤導了,才說給諸位妹妹聽,還好尚未釀成大錯。雁城給妹妹們賠禮了。”說罷,向眾人盈盈施了一禮。
尚青瑩雖見她道歉,心中卻總覺一口惡氣不能出,忍不住恨聲道:“都怪你,胡言亂語什麼,害我在公主面前出醜。將來我爹爹……,我爹爹若平安無事便罷,若有事我絕不與你善罷甘休。你這樣子,哪裡有什麼名門淑女的樣子,簡直就是搬弄是非長舌婦,你才該好好去學一學閨訓。”論遷怒和說狠話,尚青瑩也是一等一的本事,方才遷怒殷七七,此時遷怒顧雁城,很是順其自然,說罷,她掉著眼淚轉身匆匆離去。
這一番話說的極不客氣,顧雁城面上紅紅白白白,氣的血流逆行,尚青瑩算什麼東西,竟敢當眾說她?本想借刀一用,誰料竟然是把鈍刀。
尚青瑩那一番動靜引得周遭之人紛紛側目,顧雁城強壓怒氣,道:“方才我便說過不說,硬要我說,如今,又怪到我頭上來。我……,我這滿腹委屈,向誰說來。”說罷,也紅了雙目。
眾女子一見,勉強寬慰了顧雁城兩句,說那尚青瑩年歲太小,不知輕重,雁城姐姐勿怪,隨後也紛紛離去。本以為能沾一沾京都第一才女的光,得些名聲,誰料,竟差點兒惹了一身腥臊。
顧雁城的泫淚欲滴無人問候,滿腔惱火無處發洩,只好恨恨的逼回了眼淚,悻悻然坐下,聽眾人議論紛紛。
殷七七被嗡嗡聲轟的頭痛欲裂,不知所措。
興安長公主卻笑吟吟的上前,拉著她的手道:“殷道長有驚世之才,難怪清華如此厚愛。”
“是清華公主仁慈,七七愧不敢當。”興安長公主來的正是時候,殷七七此時急需有人說話壓壓驚。
“方才有人在背後對道長說三道四,說道長擅長溜須拍馬,巴結奉承,才留在清華身邊,清華一怒之下,才命人找你去做了這些詩詞,誰料,你竟然一口氣做了十首,各個精妙無比,若非有大才,怎麼做的出來?殷道長不必謙虛客氣。”興安長公主含笑說出了來龍去脈。
原來如此,殷七七恍然大悟,頓時對清華公主更感激涕零,中國好閨蜜非你莫屬。
興安長公主見目的已達成,又笑道:“清華如今年歲已大,留在顯靈宮終非長久之事,若殷道長能勸得清華還俗,將來顯靈宮觀主之位,非殷道長莫屬,此乃皇帝皇後的心願,還望殷道長能從旁勸解一二。”
殷七七心中一凜,看來帝後對公主的說教不管用了,這是想從旁下手,走迂迴路線啊。
她忙連聲稱是,表示自己一定聽從領導安排,會多和公主說說紅塵俗世,引動公主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