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是蘇軾的《醉花陰》:
黃花謾說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綠鬢不驚秋,若鬥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結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島。
何日跨歸鸞,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
一首陶淵明的《飲酒》:
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複得此生。
林林總總,共湊齊了十首詩詞。
那小道姑不過遵從清華公主的吩咐,前來傳信,萬萬沒料到,收獲如此之豐,歡歡喜喜的抱著詩詞,告別了殷七七,回去複命去了。
跟在旁邊侍候的婢女早就驚呆了,原來這殷道長並非靠討好公主才上位,而是有驚世才華之人啊。
眾婢女能夠在這詩會中伺候,多少都通幾分文墨,雖然不見得能寫得出什麼好詩,但見得多了,品鑒的本事也有一二。
殷七七此舉完全令她們驚呆了,她的詩都是流水似嘩嘩嘩就出來的嗎?
完全不用思考,不用推敲的嗎?
雖然也有人能一口氣寫出十首,但各個都是精品,便很難了。
這殷道長瞧不出小小年紀,竟然才思過人。
眾婢女相互看了一眼,已有人去回稟興安長公主。
其餘的人更是加意的小心伺候,不敢得罪。
殷七七經過這一番鬧騰,也歇夠了,便又興沖沖去逛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