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我還以為公主是天下最自在之人,來之前,還一直羨慕公主,也痴心想出家為道,誰料……”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呢?李真真嘆息一聲。
“除非得道飛升,不然,在這紅塵俗世之中,哪裡能得自在清淨呢,殷道長以為如何?”清華公主悠然道,第一次將殷七七拉入了話題之中。
殷七七想了想,答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公主雖在紅塵之中,多有俗務羈絆,但有向道之心,便已得了真意。”
“好詩,好詩,怪不得三皇子對你贊譽有加。”清華公主拍手贊道,目光滿是喜悅。
“貧道愧不敢當,不過一時感慨而已。”殷七七謙遜道。這當然是一首好詩,鼎鼎大名的陶淵明的詩句,句句精華啊。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句極好。”清華公主面含微笑,連連點頭,又高聲道:“來人,筆墨伺候!”
不多時,已有兩個道姑,端來筆墨紙硯,在桌上鋪好。
清華公主氣度端凝,提筆沾墨,龍飛鳳舞寫了三個大字——真意堂。
殷七七見過劉意的字,李挽瀾的字,各有各的好,一眼便能看出是男子寫的。
清華公主寫的卻是行草,力透紙背,奇逸瀟灑,氣勢磅礴,有觀書如攬勝之感,這氣度瀟灑,比之男子尚勝三分。
李真真連連叫好,道:“七七詩做的妙,公主字寫的奇,堪稱絕配。”
清華公主笑道:“真真也說的好。”說罷,命人將字拿去刻匾,沒幾日,便掛在了主殿之上。
清華公主心情愉悅,笑道:“你先在我這裡住幾日,李國老處我會命人去報,你只管安心在這裡便是。我自己婚事是不能由己,你的卻還能管上一二。”
李真真忙行禮道謝,清華公主也不以為意。自此,李真真得了清華公主庇護。在這後山呆了不到兩日,便嫌氣悶,吵著下山去玩,清華公主指派了兩個小道姑貼身伺候,便由她去了。
清華公主安排妥當了李真真,轉而問道:“殷道長來京城有何打算?”
殷七七老實回答,自己尚未受三壇大戒,此次前來,乃是等待三壇大戒開始之時,取得戒牒。
清華公主吃了一驚,萬萬沒想道殷七七竟然是無證上崗。
許是看出了清華公主的吃驚,李真真忙笑道:“公主有所不知。七七才華橫溢,詩作驚人,曾橫掃扶風無敵手,雖然尚未受三壇大戒,但《道德經》卻是她參悟的,這一點,天下群道人人皆知。她還寫出了《三字經》,對啟蒙幼童,再合適不過。,這兩件事利國利民,功在千秋。”
這下清華公主更吃驚了。
《道德經》如今她已經倒背如流,但卻不知乃是殷七七所作,清華公主不由真心贊道:“殷道長大才!是我失敬了。”自此以後,才對殷七七另眼相看,時時與她坐而論道,暢飲談天,日子過得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