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殷七七想了想道:“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先生說,日乃火之精,月乃水之精,火之精氣行滿天地之中,故而太陽如輪如餅,水有潮起潮落,水之精氣行滿之時則月圓,水之精氣退卻之時則月缺。”似乎第一次有人認真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小男童竟然很是興奮。
殷七七對古人的偉大想象力表示拜服,如此有美感,有想象力的答案,竟真的能自圓其說。
“那我有個問題啊,水和火在地上都不是圓的,為什麼到了天上就一定是圓的呢?”殷七七再次丟擲一個問題。
“呃!”小男童噎了一下,老老實實道:“我不知道!”
“你看我們換個思路來想一下,好不好?”殷七七順手拿起紙筆,畫了三個圓圈。
“假設這是太陽,這是月亮,這是我們所待著的這片土地,我們也把它畫個球,叫做地球。”
“再假設,太陽,月亮,地球的大小不一樣,重量不一樣,組成的成分不一樣,相互之間的距離也不一樣,唯一一樣的是它們都會轉……”
接下來的時間,殷七七絞盡腦汁,費勁心思,將自己學了六年的地理天文知識,盡可能用最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小男童聽。
她講的費心費力,不時自己都恍惚,小家夥能不能聽懂?
但小男童對此真的感興趣,認認真真,恭恭敬敬的聆聽,不時再問幾個問題,令殷七七越講越有趣,大嘆孺子可教也,比現代的小破孩好教多啦,最起碼在態度上那是端端正正,一絲不茍,令人賞心悅目,極有幹勁。
殊不知,古代對待幼兒啟蒙極其重視,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並視為人生四大禮。
且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每個小孩在啟蒙之初,首先要學的就是言談舉止,尊師重道。
殷七七吧啦吧啦講個不停,總算可能,也許,大概,大致幫小男童理清太陽為什麼一年四季都是圓的,月亮為什麼每月都有圓缺。
她正欲再普及一些地理知識,為古代天文學的發展添一塊磚,加一片瓦,一聲怒喝卻將她驚醒。
“何人在此大放厥詞?”
原來男童的侍婢見殷七七所講匪夷所思,與平日先生所講極其不同,這小男童乃是李國老幼孫,教育啟蒙備受重視,侍婢生怕殷七七胡言亂語教壞了小少爺,苦於自己身份低微,無法直言勸告,又恐言語不妥,得罪了客人,便急忙去請了這小少爺的啟蒙先生來勸阻一二。
那啟蒙先生一聽,這如何得了?
天圓地方,古有定論,何處狂生,膽大包天,竟敢篡改聖人古訓?再者,小少爺何其尊貴,怎能胡言亂語,胡說八道?若教壞了小少爺,豈不是還要他費心費力匡亂反正,去邪歸正?
真是豈有此理!
他急匆匆趕過來,耳聽得殷七七妖言惑眾,盛怒之下,連忙出聲喝止!
殷七七看著來人,不禁一樂。
“是你啊!”
“是你……”這妖道?
許老秀才憋下了想要沖口而出的話,尷尬惱怒,種種情緒湧上心頭,怎麼又見這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