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才請了岳父大人安,見祝家山雨欲來,便引著自己心愛的小娘子回去了。
祝英臺卻也沒提與梁山伯成親之事,獨自進了自己的院子,關起房門,任祝老爺如何叫罵,祝母如何哭鬧也不開門。
後來,祝父祝母鬧累了,祝英臺命銀心給祝老爺送去了幾張符紙。
祝老爺一見符紙,啞口無言。
這符紙是當初鄭冠中教他藏到女兒房中,暗算梁山伯的。
祝英臺此時送出來,顯然已知曉此事。
梁山伯沒有害死,自己反而被女兒算計。
祝老爺一腔怒火無處著落。
恨恨唾罵,騙子,一個道士是騙子,兩個道士也是騙子,都是騙子。
恰逢鄭冠中知道祝老爺女嫁馬家,特來恭賀,卻被祝老爺一頓臭罵,趕了出去。
鄭冠中只道祝老爺翻臉無情,誰料一打聽,居然是妹代姐嫁。
他一時發懵,這是什麼狀況?
待到八月秋闈,傳來梁山伯中舉喜訊,濟源萬松書院師母親自趕來做媒,全了諸多禮儀,祝老爺氣才稍消。
祝大公子,馬文才業已中舉。
祝大公子歸家來,知曉情由,他性子卻比祝老爺開明許多,且一向認為自家妹妹雖是女子,卻有豪氣,拘於閨閣之中,實在委屈。
嫁給梁山伯,雖然清貧,但梁山伯有才有德,出人頭地指日可待,到時夫妻敬愛,強於嫁去太守家做個官太太,困守家中,便也從旁勸解祝老爺幾句。
祝老爺半推半就,便答允梁山伯祝英臺親事,於是,祝家兒子女婿皆是舉人,一時傳為佳話。只是,他心中到底鬱郁,一生都不愛見這女婿。
即便後來梁山伯自己也官居太守,為政一方,清名遠播,享譽九州,也沒能換回岳丈老大人的垂青。
祝英臺一生追隨梁山伯,夫唱婦隨,夫妻恩愛,育二子二女,皆有才名。
夫妻二人同窗共燭,聽雨夜話之時,常常感嘆,當年遍尋恩公殷七七不見,不能請為座上賓,深以為憾。
那時的殷七七哪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