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想著投靠雲王的大臣,頓時又躊躇觀望了起來。
卻說楚淩軒前腳才班師回朝,遠去護送長平宮主和親的宋子堯後腳也趕了回來。
太皇太後高興之下,索性將兩班人馬安排在一起論功封賞。
楚淩軒此次立下如此大功,自然是受封最多,被冊封為一等武安侯,食邑五千戶,世襲罔替。其母劉氏追封一品夫人,其妻永寧郡主冊封二品誥命夫人。
而宋子堯護衛有功,也受封為一等伯又一雲騎尉,食邑千戶,世襲罔替。
跟著楚淩軒一起打拼的將士們統統加官進爵,人人有賞,讓那些將士們激動不已。
封賞完畢,楚淩軒恭敬地問道:太皇太後,不知那批匈奴俘虜該如何處置?
太皇太後看向宋子堯,宋將軍,匈奴單於可有口信讓你傳來?
宋子堯忙上前回話,稟太皇太後,末將正想稟報此事兒。單於十分鐘愛長平公主,特地修書一封感激太皇太後不遠千裡將長平公主嫁到匈奴和親。
他說罷將懷中的信箋呈給一旁的小黃門,又接著道:為表感激,單於特地將與大晉毗鄰的雁門城恭贈大晉,並隨城附贈駿馬萬匹、黃金千兩,以表結盟之誠意。
宋子堯此言一出,文武百官人人驚呼,殿裡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之聲。
大夥兒心裡都明白,匈奴王這次之所以如此低姿態,絕大部分原因是匈奴這次犯晉吃了大虧,匈奴大軍在大晉境內幾乎全軍覆沒,此戰可謂是給予匈奴十分致命的一擊,如今的匈奴已經再無能力與大晉為敵了。
眼前匈奴的處境可謂是十分的尷尬,前有大晉猛將在前,後有蒙古韃子虎視眈眈,前有狼後有虎,匈奴一夜之間從雲端跌倒了谷底,而這一切都是拜大晉的猛將楚淩軒所賜。
匈奴王自知憑如今的匈奴國力,已經無法再與大晉相抗衡了,他正發愁著怎麼與大晉重修舊好,把楚淩軒手上的幾千俘虜要回匈奴去。
怎知他正瞌睡著,大晉就千裡迢迢給他送上溫軟香枕來了,匈奴王是個聰明人,此刻又怎會不曉得該如何做?
別說長平公主長得如花似玉了,即便她醜得滿臉疙瘩,匈奴王亦會恭恭敬敬奉她為上賓,百般寵幸溫存,以示對大晉的友好。
明眼人都曉得這個誘敵入甕在前,和親示好在後的計策是寧王一派推出來的,而此計如無意外也必定是楚淩軒這個足智多謀的小狐貍想出來的吧?
眾人想罷心中已是各有計較,對楚淩軒越發由衷地敬畏起來。
大臣們正尋思見,卻聽宋子堯又說道:太皇太後,這是雁門城的契紙,請太皇太後過目!
說罷從一旁的副將手中接過錦盒,呈與太皇太後案前的小黃門。
太皇太後看罷,高興得一陣擊掌,好啊!真是太好了!難得單於如此爽快,咱也不為難人家,把這次倖存下來的幾千俘虜押回匈奴,就當做是咱們大晉回贈單於的大禮吧!
太皇太後聖明!文武百官紛紛伏地盛贊。
太皇太後擺了擺手,這事兒就交予秦將軍來辦吧!
末將領命!秦蔣急忙出列叩拜。
太皇太後抬手叫起秦蔣,又看向百官,各位卿家還有何事要奏?
大理寺卿陳希明出列道:稟太皇太後,臣有要事啟奏。
何事?太皇太後淡淡地問道。
陳希明踟躕道:昨晚臣連同幾位大人已連夜對平王爺通敵叛國一案進行了審判,如今證據確鑿,不知此案當如何判決?
太皇太後冷哼道:你是頭一回當這大理寺卿嗎?審個案子還要過問我這老婆子?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通敵叛國是大罪,一律按大晉律法處置,該怎麼判就怎麼判,絕不姑息!
陳希明擦了把冷汗,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實在為難得緊。
按理通敵叛國當株連九族,但魏承平乃皇子嫡孫啊,總不能把魏氏的所有子孫都拉去砍頭了吧?這個罪名給他九個膽子他也不敢判決啊!
寧王不忍見陳希明為難,急忙出來求情,皇祖母,皇兄他也是一時糊塗,求皇祖母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文武百官這時也回過神來,大皇太後這是擺著姿態在等大夥兒給平王求情呢!
還是寧王識時務啊,他們還兀自發愣著,他已經先人一步反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