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一路狂奔,很快便回到了花府。
花朵朵心裡擔心著花志榮的傷,只想快些回去看看他,也沒心思再想那些雜唸了。
楚淩軒叮囑了花朵朵幾句,目送著花朵朵進門後,便即刻策馬朝寧王府奔去。
他得趕緊些將花朵朵方才剖析的結果告訴寧王知曉。
暫不提寧王和他那些幕僚們是如何看待雲王這件事兒的,且說莊如其等人無罪釋放後,很快便全心投入到批閱考卷的大事兒上來了。
這次的科舉舞弊案被證實是子虛烏有後,原先的成績自然仍屬有效。
在莊如其等人沒日沒夜的批閱下,科考的成績很快便出來了。
莊如其將他們認為答得最好的考卷挑選了出來,快馬加鞭呈給了太皇太後過目。
此次前三名最為優秀的考卷,分別出自齊文斌、花志榮和莫尚書的小兒子莫劍青之手。
太皇太後特地召集他們進行了一次殿試,以此來欽定秋闈的前三甲排名。
殿試過後,太皇太後朱筆一點,欽點了齊文斌為狀元郎,莫劍青僅次其後成為榜眼。
而花志榮卻因陷入了本次的科舉舞弊案,為了避嫌,太皇太後考慮再三,最終還是將他的名字排在了莫劍青之後,成為本屆秋闈的探花郎。
對此太皇太後心裡是深覺有愧的。
先不提花志榮在此次科舉舞弊案中所做的貢獻,單論他那一手淋漓酣暢的文章,就本該是排列首位的卷子啊!
但無奈為了堵住天下芸芸眾生的口,太皇太後也只能委屈這個孩子了。
對於這個結果,說實話花志榮心裡是有些失望的,這畢竟離他的預期有些遠了。
但他很快便釋然了,因為他壓根兒沒有時間去鬱悶。
結果一公佈出來後,前來恭賀的人便險些踏破了花府的門檻。
自這次科舉舞弊案過後,花志榮在長安城的人氣瞬間爆表,一躍成為長安城最受推崇的青年才俊。
文人騷客裡誰人不佩服花志榮的高義和那一身傲然的錚錚鐵骨?如今他已儼然成為長安文學界的領軍人物。
試問誰人能在如此嚴酷的刑罰下,仍能堅守自己的內心,絕不低頭向惡勢力屈服?他們自問做不到。
但是花志榮做到了,他用自己贏弱的身軀,挺起了大晉文人的脊樑,用他不屈的傲骨,為大晉的讀書人立起了一座永世仰望的豐碑。
盡管此次秋闈花志榮只得了個探花郎,但這並不損花志榮在廣大讀書人心目中的形象。
花志榮被老佛爺欽點為探花郎的訊息傳出去後,滿長安城的文人騷客都結伴而來,爭先恐後地湧到翰林路來,頂禮朝拜花志榮這個新晉的探花郎。
這些天翰林路前車水馬龍,花府門前可謂是門庭若市,那些往來的車馬一直沒有停歇過。
所謂自古風流探花郎,花志榮的名號一夜之間便響徹了長安內外。
如今花志榮所到之處,所有的黃花閨女青樓名妓都引首翹望。
要不是花志榮已然名花有主,且風聞他對妻子情有獨鐘,愛護後加,屋裡連個通房丫頭也不得多見,怕是自薦枕蓆之人也將踏破花府的大門啊!
反觀這頭奪得頭籌的齊文斌,比起花志榮的備受擁護來,他那裡反倒是冷清得多了。
這次科舉舞弊案齊文斌之所以沒參與其中,全因他祖父事前從陳大人口中收到了訊息,他唯恐齊文斌參與到此次事件中去,便假裝重病,將其召了回去。
待齊文斌聞訊趕回長安時,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
其他人見狀自然面上不會說他什麼,畢竟人家是頂著家有病號的由頭離開長安的,這事兒任誰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他們心裡到底怎麼想,齊文斌就不得而知了。
這些天他總覺得大家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帶著些審視也帶著些疏離,偶爾還能看到一兩個滿含鄙夷的眼神。
這讓齊文斌心裡著實說不出的苦惱,即便此次一舉奪冠晉升為狀元郎,仍沖不淡他心中的抑鬱。他應該是史上最不開心的狀元郎了。
而此次秋闈,楊遠帆和方恨水也擠進了二甲,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
眾人約好,三日後一同返鄉。
這一次,他們真的稱得上衣錦還鄉了。
三日後,幾個志得意滿的青年才俊騎在高頭大馬上,在老百姓的撒花相送下,威風凜凜地離開了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