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萬事大吉的李氏,聽到花有福堅持要在農忙後嫁閨女,她真恨不得拿跟針將他嘴巴縫起來。咱都氣得要跳腳了,你這給了銀子就萬事兒不管的臭老頭子,淨還給我在這兒添亂,真是嫌我還急得還不夠嗆是吧?
她剛想告訴花有福這事兒,朵兒就想出理由來說服了這食古不化的老頭子,也省了她一番唇舌。
這樣一來李氏便可以張羅著花永媚的嫁妝,一頭還空出時間來照料大著肚子的雲小蓮,兩頭都沒誤事兒。
這兩件大事兒都有了著落後,皇帝的死訊便再也無人關心了。
青門鎮雖然離京城不算太遠,算得上是京城郊外的小鎮,但青門鎮裡頭的花嫁村,家家戶戶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對這些朝代更疊的大事兒並不甚關心。
大夥兒將皇帝猝死的訊息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唏噓了一陣後便拋之腦後了。這生老病死的事兒在老百姓眼中跟刮風下雨沒啥差別,誰也沒覺得死了皇帝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大事兒。
反正皇帝總會有人做,只要能讓咱們有田地耕,有飽飯吃,誰做皇帝還不是一樣啊!
花朵朵倒是在這次不尋常的國喪中,覺察出了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動蕩。憑她那看過許多歷史宮鬥劇得出來的經驗,這皇帝英年早逝的背後,必定存在著一場至高權力的角逐,說不定還出演了一出類似於九龍奪謫的歷史慘劇哩!
在將花志榮送上仕途前,咱可得了解這些國家大事兒啊!若是因為兩眼一抹黑站錯了隊,信錯了人,咱賠上的可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仕途,說不定還會是全族人的性命啊!
花朵朵想到這兒,哪兒還能心安理得地呆在花嫁村裡聽人們聊八卦啊,早就趁上醉仙樓送貨的機會打聽訊息去了。
上醉仙樓消費的人不乏那些文人騷客,花朵朵從他們談話的只言片語中略加推敲,便得知了當今朝廷的局勢,心中不由一陣沉重。
看來當今的朝局真是亂糟糟的啊!由於皇帝死得突然,沒能及時留下傳位的懿旨,這皇位便不知由誰繼承好了。
先皇帝有皇子五人,除了五皇子尚為年幼,四王子即將及冠外,其餘三位王子均已娶妻生子。
按這大晉國歷代的傳統,皇位傳承應傳嫡長,但奈何中宮皇後膝下無子,大王子雖為長子,生母卻是宮女出身,實為太後娘娘所不喜。
這皇位傳承的事兒便在朝中幾撥勢利的拔河下僵持不下。
但國終究不可一日無君啊,皇帝的突然死亡,已經讓很多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了,若再拿不出一個章程來,估計人心渙散之下會爆發更多禍亂啊!
為了祖宗大業,太後只能忍住痛失愛子的悲傷,再次從後宮站了出來主持大局。
在太後娘娘的鐵腕政策下,朝廷才最終形成太後垂簾聽政,四位王子一同監國的政治局面。
隨著太後的力挽狂瀾,大王子想煽動大臣以無嫡便傳長的規矩繼承皇位的心思便胎死腹中了。
朝中有了話事人,大臣們這才找到了主心骨,鬧哄哄的場面這才漸漸有序了起來。
太後娘娘還雷厲風行地下了懿旨,視幾位王子監國期間的具體表現而定下儲君的最終人選。這番話無疑又讓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朝局,再次掀起了暗浪。
朝中除了極少數一撥忠於太後的純臣外,其餘人馬分成了四撥分別支援四位成年皇子。如今朝中那是個個拉幫結派,四極分化嚴重啊!
但對於朝廷這亂七八糟的局面,太後是放之任之,絲毫不加約束。只要不出啥大事兒,她樂於看到這場權力角逐的爭鬥,咱們的朝局就需要這麼一場血的洗禮。
她一向相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只有在鬥爭中贏到最後的王者,才有資格成為他們大晉國的皇帝。
先皇帝就是性子太軟弱了,又識人不清,才年紀輕輕便葬送了性命,差點連咱大晉國也一併葬送了去!幸虧我這老婆子還不至於老眼昏花,沒著了那竊國賊的道,要不然,還真是百年後也無顏面對大晉國的列祖列宗啊!
花朵朵聽完這些小道訊息後不由一陣咂舌,這太後娘娘還真像咱大清朝的孝莊皇後啊!就憑這份睿智和果斷,這大晉國的江山也不愁會改朝換代了,頂多也就是換了個魏氏的子孫坐這把龍椅罷了。
既然如此,那咱可得擦亮眼睛好好瞧瞧,看哪位皇子有希望坐上這把金光燦燦的龍椅。俗話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咱可得在他成龍前,抱穩他的大腿啊!
只要站對了隊,咱還愁花志榮同志在仕途上沒有開門磚嗎?只要皇帝金口一開,那咱花志榮鵬程萬裡還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