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因太子的死而被召進宮的時候,整個人也是笑呵呵的,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讓他不開心。
“父皇。”易青憶站在大殿之下,對殿上之人行了一禮。
殿上之人抬眼看了看他,對身邊的太監揮了揮手,太監瞭然,帶著其他人退了下了,一時間整座大殿內只剩他和易青憶父子兩人。
“說說吧。”殿上之人開口,語氣裡是藏不住的滄桑與無可奈何。
易青憶不知道該說什麼,道:“兒臣無話可說。”
殿上之人沉默許久,換了別的話題,說道:“最近可曾去顧家?”
“去過。”
“一切都好?”
“都好。”
父子倆一問一答,就這樣冷不防的,殿上之人又拐回了之前的話題,問他道:“太子可是你殺的?”
易青憶再不問世事,也聽身邊的人說起過這件事,搖頭道:“不是。”
他和太子的關系不說很好,但也不差,偶然會聚一起練劍,對於他的死易青憶並不覺得奇怪,太子會溺死,完全是他自己想不開。但他不能對他們的父皇如實回答,只能沉默。
殿上之人對他的答案沒有質疑,說起來他還是非常喜歡易青憶的,不然也不會放任他整天跑去別家的練武場練劍。
“既然不是,那便退下吧。”殿上之人疲憊的道。
易青憶應了一聲,卻沒有立刻退下,而是直起腰,毫不畏懼的直視殿上之人道:“太子是兒臣尊敬的兄長,此事不如交由兒臣來調查。”他忽然想起來一件讓人在意的事情,就在太子自溺的前天上午,他們還在一起練劍,那時候太子說了一件事,他本是當做玩笑聽的,現在細想,竟有些脊背發涼。
……
太子拿著木劍擺出架勢,出招前對易青憶道:“二弟,大哥近日有沒有變得更厲害?”
易青憶笑著道:“大哥說笑,你一直都很厲害,哪來近日一說。”他並非奉承,太子的劍法比他更好,畢竟,他的劍法是顧家家主親授,雖是讓他防身,卻也足夠抵擋百人的圍攻,一對一更是殺傷力驚人。這也是為什麼他沉迷劍法,幾乎每日都來顧家的練武場練劍的緣故。
兩人比劃了幾下,點到為止。
很快,易青憶就處於下風,就在他以為自己又要輸掉的時候,太子的劍忽然脫手了,整個人飛起來跌出幾米之外,易青憶嚇了一跳,忙收了木劍跑了過去。
太子看起來被摔懵了,坐在地上好一會兒才拉著易青憶的手站了起來,拍著身上的塵土苦笑著道:“剛說自己變強,轉頭就被打臉。”
易青憶覺得奇怪,太子那時候是向他進攻,怎麼會忽然向後跌去?
“大哥,你剛剛怎麼會突然飛出去?”
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太子看了他一眼,擺手示意他坐到一旁的長椅上。兩個人來到長椅坐下,太子看了四周,發現並沒有注意到他們這邊,才小聲說道:“不瞞二弟,大哥近幾日在練一種新的劍法,以氣聚力,化氣無形為有形。”
易青憶道:“仙術嗎?”
他倒是聽說過,有些人可以聚力化氣,凝出金丹,妄圖飛天長生。可他也只是聽說過,並未見過一人修煉,也沒聽過有誰練這種東西。
太子道:“並非完全是仙術,只是一種失傳了的劍術,偶然得來學了一招,想在你面前露上一手,沒想到竟失敗了,害你笑話。”
……
易青憶記得太子說那些話的時候臉色非常不好,但又不像是在說謊。他仔細回憶了那時太子的語氣和表情,想來想去只覺得有一個可能——他那時候發現了劍術的邪門之處,才導致了他後來的輕生。
看似是他自己尋死,但追究起來還是他得到的那本劍譜,太子的死如果真與劍譜有關,那麼送他劍譜的人,很有可能心存不軌。
殿上之人沒有多說什麼,把這件事全權交給了易青憶。
抱著看戲態度的圍觀眾人紛紛被打臉了,易青憶不僅沒被判罪,還被任命徹查太子溺死一案。也就是說太子的死並非傳言那般,但,是誰殺了太子呢?傳言除了這個外還有一個是太子自溺於護城河,不過,堂堂一國太子,準儲君,有什麼能讓他想不開去放棄自己年輕的生命和皇位呢?
百姓們不理解,官員大臣們也不理解,尤其是平日裡與太子走得很近的幾位大官,太子死後就沒露過面,除了上朝,就沒敢出過門。
易青憶不是傻子,這些官員不用看都有問題,但他並沒有從這些不敢出門的官員先下手,而是去找太子死後特別活躍的幾位,尤其是會劍法,或是懂玄學的那些。
很快,他就找到了,甚至沒費一點力氣,因為,那個人最符合條件的人,也死了。
溺死於護城河,和太子一模一樣,就連傳聞,都如出一轍。
作者有話要說: 還有三萬字長白山卷就完結了,新封面忍不住已經貼上了,很簡單,不過,男女主同框了,撒花撒花。
作者君還是很愛侯之澤的,最後萬字為他加戲,大家先看這個故事,和杏紅有點關系,不過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