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該謝謝的是孟徹的記掛。
想起來,自從那天吃完早餐,唐辰凡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孟徹他們幾個,但是這幾天她有陸續拿到所裡專案工程師遞過來的檔案以及給她分配的下一階段的任務。
“小唐。”徐主任的聲音傳來過來。
“主任。”
“下班了,一起過去吧,王工剛剛給我打電話,他們快要到樓下了。”
因為實驗區的特殊性,所以在所有建築的最靠裡邊,要從那裡離開研究所,行政樓是必經之路。
果然,他們剛到樓下,就看見了王工他們一群人走過來。
吃飯的地方是離研究所不遠的一個中餐館,平常所裡有好些接待都是在這裡,一是距離近方便,二是味道服務確實都很不錯,還有價格也公道實在,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
唐辰凡卻和孟徹他們一樣,是第一次來這裡,服務員帶著他們走進包廂裡,房間的裝修並不是特別豪華,但是很雅緻,讓人感覺非常舒適。
都是一群搞科研的人,大家都很隨意,所以也就沒有了那許多的應酬上的講究與禮儀,就著位置都坐了下來。服務員介紹了店裡的特色菜,王工問了大家的口味,在服務員的見建議下,菜也很快點好。
等菜的時間,大家閑聊了起來,唐辰凡才知道,原來王工和孟徹讀研時的導師從本科開始就一直是同學。畢業後,王工到了研究所工作,而孟徹的老師留在了學校任教。孟徹從國外留學回來後,依舊在以前導師的教研室,孟徹本來就能力卓越,加上導師想著這邊有他的老同學坐鎮,所以就放心的把這個專案交給年輕的他負責,越早獨立帶專案,就可以越早積累經驗。
不一會兒,菜就陸續被端了上來。王工,徐主任都招呼著大家開始吃飯,邊吃邊聊。
因為是一個普通的聚餐,也就沒有所謂的酒桌文化,點到即可,小酌而已。
酒過三巡,大家更加隨意,連最後一點拘束也沒有了。
“小孟啊,這幾天看你們幾個工作,心裡是真欣慰,這項事業,總算還後繼有人。”王工很認真的說道。
“王老師,比起你們,我們差太遠了,我們還缺乏很多東西。”
“你們都還年輕,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學習專業知識,但是如果沒了這份理想和堅持,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王工看著桌上的這些年輕的工程師們,繼續說著
“外人不瞭解,他們也許覺得我們的工作神秘風光,可我們幹這一行的都知道,盡管保護措施很到位,但這個工作也有意想不到的危險,而且一旦工作起來就是不分白晝,還會限制個人的活動和自由,有的成果的凝結需要的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一生的心血,而能得到的物質享受卻是極其有限的,毫不誇張的說,選擇了這個事業,就等於一生的犧牲,對自己的,對家庭和父母的。當然它帶給我們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是無與倫比的,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事業是和祖國命運如此緊密聯系在一起都會倍感驕傲自豪的。可是你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與我和孟徹的老師我們當年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那時是精神至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年代,物質反而顯得不是那麼的重要,可你們現在不一樣了,社會的浮躁,物慾的誘惑,花花世界,燈紅酒綠,也難為你們能耐得住這份寂寞,還在堅持搞學術搞科研,我很欣慰,我更感謝你們。”
王工這一席發自肺腑的話讓在場的年輕的科研人員們心潮澎湃,他們知道這是一個老科研工作者對自己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是對祖國未來的深沉思考和擔憂。
這一席話也讓徐主任心裡感慨萬千,雖然他沒有從事科研工作,可在研究所裡工作幾十年,接觸的科研專案和工程師們不計其數,看著他們每天的工作,看著他們一路走來,他恐怕是除了他們自己之外,最知道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榮譽與委屈的。
而唐辰凡此刻更是滿心動容,久久不能平靜。她想起了學生時代的自己,那個熱血,純粹,理想的自己,那個讀著無數老一輩科學家不屈奮鬥的故事成長的自己。不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精神的感召,才會有自己那麼些年的義無反顧嗎?上班的這幾個月每天看著科研人員去實驗樓,而自己卻是往行政樓,她心裡多少是有些失落的,那麼多年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可以科技報國,可她終究還是沒能如願。但今天,她聽了王工的這一番話,她慶幸至少自己能和他們一起工作,讓她能更加真實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偉大,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無悔,那樣的毫不矯情。
“王老師,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放心,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它就是我這一生的事業。”孟徹目光中流露出的堅定同樣讓唐辰凡為之一震。
“對,這個工作帶給我的充實和震撼是任何物質都給予不了的,我喜歡這個工作,不論給我什麼樣的待遇,這輩子都不會再去做別的工作了。”另一個工程師也說道。
陳穆,周文培端起酒杯,對著王工和徐主任,
“前輩,我們敬你們!”
然後一飲而盡。
大家都紛紛給王工和徐主任敬酒,這不是飯桌上的奉承,而是真真切切的敬重。
而對於這一屋子的人來說,不需要做任何解釋。
一切都不言而喻,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與其說這是一頓晚飯,不如說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場信仰的回歸,是照亮每個人心靈的光芒。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有自己很重的主觀情緒在裡面。一邊寫,一邊就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