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
當年當地政府忙著捂蓋子,有錢也到不了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手。
財産
李父為了回鄉創業,把村子裡的宅基地和兩間瓦房都抵押出去貸款,後來直接被收走抵債。
從一個原本還算溫馨的家裡,一下淪落成孤兒,那種滋味,現在李文回想起來還有些心悸。
有家不能回,村裡沒有李文的立足之地,有親戚也不能投奔,他們也窮苦,最後商量送福利院。
那時候,詩韻父親的出現,就是李文的救命稻草。
他姓何,叫何瑞軍,與李文父親是戰友關系,一起當過兵,李父也是聽何瑞軍的話,才想著回來創業的。
何瑞軍一直對李父的死懷有愧疚之心,所以哪怕當時家裡還有一個女兒,他還是頂住壓力,收養李文。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文重新擁有了一個家,一個並不怎麼溫暖,但還算過得去的家。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認識了比自己小一歲的何詩韻。
最初兩年,李文過的不錯,經歷大變,李文也懂事,何瑞軍懷著愧疚之心補償。
幫忙聯系學校,買新衣服,給零花何壓歲,可以說是當兒子養。
但李文初中後,情況就變了,何詩韻多了一個弟弟,何瑞軍有了一個兒子。
親生的畢竟是親生的,所以對李文,一家人的態度逐漸變了。
尤其是何瑞軍的老婆,李文叫梅姨的那個女人,對李文的態度急轉直下。
最後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逼著李文轉學住校,除了報名費之外,生活費開始減少,至於零花錢和壓歲錢,壓根沒有。
盡管如此,李文對何家還是感激的,他知道這些年何家過的並不如意,加懂事的早,所以假期都會打工賺錢。
對何詩韻也像親妹妹一樣好,還有何詩韻的弟弟,也把他當做親弟弟看待,時常買一些零食。
然而,他的好意,並沒有被認可,尤其是梅姨,似乎認定了李文會賴在何家,把他的好意當做討好,並且時常冷嘲熱諷。
有時候,李文會被刺激的想哭,但他不想把自己脆弱的一面留給那個女人,所以往往都是故作堅強,面無表情的離去。
一次,兩次,三次……
到最後次數多了,李文連何家都不在去了,與何詩韻的聯系越來越少,十八歲那年,李文從何家的戶口本摘了出來,徹底斷了關系。
那年他高二,也是那年開始,他一邊要賺錢,一邊要學習。
在何家生活了七年,只有開頭兩年的記憶是美好的,隨後的五年簡直就是噩夢。
何詩韻對這些並不瞭解,無論是何家父母還是李文,都沒有在她面前表現出什麼異樣。
直到高二,何詩韻才明白其中的變化,然而想改變已經來不及。
在李文有意識的疏遠下,兩人只保持電話通訊,企鵝互相關注。
到了李文大學畢業,因為要考雅思,才想著讓成績好的妹妹指點。
何詩韻從小就聰明,長大了更不得了,比比李文晚一年高考,直接考進了協和醫學院。
她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結果讓她如願以償,本碩連讀六年後,現在直接來美國讀博。
和她相比,李文就什麼也不是,讀的是不入流的專科,出國後還被公司丟棄……
和丹妮,李文並沒有講那些彎彎道道,只解釋了自己複雜是身世。
“所以剛才給你電話的是你妹妹”丹妮問道。
“沒錯,她在紐約醫學院讀書,話說回來,來紐約這麼久,為什麼我不知道紐約有這個學校?”
“boss,紐約醫學院在威斯特郡,最近的一個校區,距離市中心只有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