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崔佟氏有兩個心腹大丫鬟。一個名喚柔絲,一個名喚碧草。崔佟氏如果真的對沈聽南做了什麼,她當時也要生産,應該就是假借這兩個丫頭去行事。
崔叔明幾經輾轉,終於找到碧草的下落。他本想不動聲色地將碧草劫走,然後向她逼問當年之事,不曾想,半路殺出程咬金來。他的人還沒有動手,就有另外一撥人將碧草劫走了。
崔叔明暴怒,一方面加緊去尋找碧草的下落,一方面派人去查這夥“程咬金”的來歷。
崔叔明找到碧草時,她在涼州的一個富貴人家做老媽子。按理說,有誰會綁架一個老媽子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當年之事走漏了風聲,那夥人也是為崔叔明的身份而來。
可是那夥人究竟是誰?誰會對崔叔明的身份這麼感興趣?會是崔佟氏嗎?不會,那夥人武功高強,行事詭異,絕不是一般家庭能夠培養出來的。那會是誰?崔叔明隱隱有一些猜測,卻始終得不到證實。
碧草就這麼憑空失蹤了。崔叔明再也沒有找到她,也沒有查出那夥匪徒的線索。
又過了一段時間,崔叔明的手下就又傳來一個好訊息:他們找到了崔佟氏的另一個大丫鬟柔絲。
柔絲自從被發賣,就像一葉浮萍,在塵世上飽受風吹雨打。後來,她看破了紅塵,在贛州南邊界的一個尼姑庵裡削發出家。近些年,她潛心向佛,越發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做了許多錯事,然而最讓她難以介懷的就是死在她手中的那一條人命。
崔叔明的手下得到柔絲的線索,救災贛州一帶明察暗訪。有一天,庵裡的小尼姑下山採買,說起在山下遇到的一見怪事。
原來,山下的集市上,有一個富貴人家在招老媽子。要求只有一個,年輕時在京城的大戶人家做過丫鬟的就行。待遇十分豐厚。贛州邊界的這個鎮子非常小,別說是在京城的大戶人家做過丫鬟,就連去過京城的都寥寥無幾,一時之間,集市上就傳的沸沸揚揚。
柔絲,哦,不,應該叫悔悟師太,悔悟師太當時正在唸經,她聽到小尼姑的話心中一動,手裡的念珠嘩啦啦散落一地。她心裡隱隱有種感覺,她大概不必再等了。
第二日天光未亮,悔悟師太就帶一個小包袱下了山。
崔叔明的手下找到了當年的柔絲,不敢怠慢,馬上就用馬車送到京城來。他們害怕抓走碧草的匪徒會故伎重演,所以喬裝改扮,沿途十分低調。
然而,縱使這樣,他們還是暴露了身份。
悔悟師太剛出贛州,他們就忽然受到一夥黑衣人的伏擊。好在崔叔明的手下都是久經沙場、能徵善戰的勇士,和那夥黑衣人一番交手,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到底保住悔悟師太逃了出來。
然而,那夥匪徒十分難纏,似乎抱著“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便宜對方的心態”。崔叔明的手下帶著悔悟師太剛跑出去沒多遠,其中一個黑衣匪徒就拉開弓,抬手就是三箭。
崔叔明的手下耳聽得身後破空聲響,趕忙回頭,卻為時已晚,那三支箭“噗噗噗”全數沒入悔悟師太的腹中。
悔悟師太自知死期將至,她抖著手指了指自己的包袱,嘴角鮮血噴濺,她一口氣沒喘上來,就橫死當場了。
那黑人剪法了得,抬手又要搭弓,不曾想一柄軟劍猶如一條白龍橫空竄出去,正中咽喉,那人還沒來得及把箭射出去,就氣絕倒地了。
原來,崔叔明的手下在找到悔悟師太的當天就放了信鴿回京。崔叔明收到訊息,半點不敢怠慢,領著人馬就出了京城。還沒有抵達贛州,就發現了被追殺逃竄的悔悟師太一夥。
可惜,崔叔明來遲一步,悔悟師太已死。
崔叔明帶著人馬趕來,黑衣人見勢不妙趕忙就撤,崔叔明縱馬上前,一抬手就將自己的軟劍拔起來,“刷刷”幾劍,就取了幾個黑衣人的項上人頭。
黑衣人的殘餘勢力眼見不敵,跑也跑不出去,互相對視一眼,紛紛自盡而死。
崔叔明讓部署將悔悟師太的屍體掩埋了,就從手下那裡接過悔悟師太的包袱。崔叔明開啟一看,竟然是一個紅漆木魚。
這木魚大概用了許多年,上面的紅漆都有些脫落,崔叔明用手一掰,就將這個木魚掰成兩半,木魚中間,放著個信封。
崔叔明將信封拆開了,卻從裡面掏出幾張白紙來,上面竟然一個字也沒有。崔叔明心下奇怪,反反複複將白紙看了幾遍,也沒有從中發現什麼關竅,心中不由暗暗奇怪:這柔絲費盡心力將木魚送到我面前,怎麼會什麼也不寫?
崔叔明想不出所以然,只好將信封收起來,帶著人馬趕回京城。
崔叔明回到京城時已經下起了雨,他們沒有帶雨具只好冒雨回府。他本來想換身衣服去保安堂找林婉城討個主意,不曾想那封信竟然被雨水淋濕了。
崔叔明唯恐雨水將信紙毀掉,趕忙抽出來一看,頓時嚇了一跳。只見濕濕潮潮的信紙上已經隱約有了些藍色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