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雅試著聯系發信的地址,卻從未得到過回複。
秦君嫻和路青安結婚後,因為擺脫了家裡的關系,生活過的並不富裕。路青安一直是秦君嫻愛著的那個樣子——浪漫、能說會道、會玩會找樂子。戀愛中這樣的物件是完美的,他總能給你帶來無盡的歡樂於新鮮感,可兩個人過日子卻註定要磨平許多激情,他們不得不分出更多的熱情去面對柴米油鹽,不得不適應另一個人徹底介入你的生活。
年長的女性更先有家庭的意識,她開始規劃未來的生活,也著手努力工作。年輕的男性似乎還帶著孩子游戲人生的念頭,他對於未來有想象有期許卻沒有身體力行的舉動。
當初秦父見路青安時便同秦君嫻說過“那孩子太小,而且看著玩心也重,家庭條件又不好,你跟了他以後日子不會好過的。”
但年輕男女的眼中心中只認可有情飲水飽,哪裡懂得理解歷經生活磨礪的父母的想法。
在路青安提出去南方發展的想法後,秦君嫻決絕的離開家,跟隨路青安遠走他鄉。事實證明,秦父說的沒有錯,路青安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意識到家庭的真正意義,沒有意識到他需要並有責任為這個家負責。
每當他吃喝玩樂後回到家時,面對心愛的妻子他所做的更多的也只是空談未來,整個家的生計幾乎都是秦君嫻在支撐,一個從小嬌貴的大小姐懷著對男人的愛獨立撐死了一個新的家庭。
往後路嘉每每回憶起父母,印象中大多是每年一次的打架。
那些個深夜裡,幼小又脆弱的她只能躲在被子裡假裝睡著偷偷哭泣,她想過離家出走,想過奮起反抗,想過帶著母親偷跑,但她漸漸明白——因為愛,所以媽媽即便經歷無休止的爭吵!打鬧!失望!最後還是會因為那個男人三言兩句的保證而輕易相信,認為他知道錯了,認為他會改,認為他也很後悔,認為他只是還年輕需要時間成長。
在之後,她最常做的便是以一副自我犧牲,無可奈何甚至委曲求全的告訴路嘉:“媽媽這麼做都是為了你,要不是怕你受委屈,我早不跟他過了。”
一個拙劣的理由,騙過了所有人。
對於那些難熬的夜晚,聽著外面打鬧的聲音,路嘉的心就想摔碎的東西一樣反複破裂粘合破裂粘合。
有時候路嘉總想,如果沒有自己就好了,那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她也不用害怕屋外發生的事,不用擔心明天該怎麼裝著自己一無所知的樣子。
路嘉是在小學的時候第一次見到許柯,那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留在他身邊,可是哪有那麼多的美夢成真。
認識他一年,離開他到再次重逢卻用了四年的時間。分開的時間裡除了想念他,路嘉有過最多的念頭就是想要解脫,以任何方式。她想要回去找許柯,做夢都想。可是她不能。
她有她的家,許柯有許柯的家。她沒有理由拋棄她的家,任何人也不會允許她拋下她的家,何況,她的父母很“愛”她。
那個整整給了她一年溫暖的男孩,他的那些好,以及想去他身邊的想法給了路嘉很多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她曾經很認真的想過,自己究竟是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於千萬人中,偏偏喜歡了他。
都說,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比她以愛慕的心思親人的身份待在他身邊要好的多。
至於為什麼不能喜歡他,在漫長等待的歲月中,她始終沒能想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