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閱讀儒家經典之時,本座卻發現在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原來,當年董叔弄權,被年幼的董夫子,擊敗拿下之後。
董夫子念在血脈之情,一時心軟,並沒有殺死董叔,而是將他囚禁。
董叔一代梟雄,曾經權傾東洲,那是何等人物?
如今淪為階下囚,每日青燈古佛,董叔自然不甘心。
但不甘心,又能如何?
董叔很清楚,隨著時間推移。
他那個天驕絕代的侄兒,肯定會逆天到極致。
時間拖得越長,董叔的優勢,就會越來越低!
這樣的結果,董叔自然無法接受。
但董叔,去不得不接受!
不過,就但董叔絕望,想要自盡之時。
董叔忽然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原來董夫子將董叔,囚禁在一座萬年古剎裡面。
這座萬年古剎,傳說乃是東洲儒家的祖師爺。
他當年脫離中州白族之後,所建立的一座佛法參禪之地。
原來這位東祖,乃是一名佛道儒都修煉,三教合一的大天才。
他建立寺院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打坐吐納。
事實上,儒家的“正襟危坐”,就是從佛法打坐得到靈感,從而轉化而來的。
而儒家讀書、理氣、格物,這些都和佛法有共同的地方。
就連孔子,也曾經說過:“丘聞西方有聖人……”
孔子口中的聖人,就是指西方佛國,天竺同時代的釋迦摩尼佛。
雖說白骨世界和中原隔絕,並無任何聯系。
但孔子的《論語》,在白骨世界之中,卻是儒家的聖物。
似乎在上古之時,白骨世界和中原,可能存在入口。
也可能是上古中原的入侵者,將論語從中原,帶入了白骨世界。
總之無論如何,東洲儒家的最高經典,就是孔子的論語。
東祖既修佛,也研究儒家思想。
在寺院打坐參禪之時,東祖也會看儒家經典,並進行註解。
如此時間一長,古剎佛法浩蕩,同時也充滿了浩然之氣。
這樣的地方,哪怕是天仙降臨,也會被困在其中。
如此防禦堅固的地方,用來囚禁董叔,自然很適合。
董夫子是希望佛法的力量,化解董叔的戾氣。
卻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