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茲獎獎金約和一萬多美元,金額並不高。作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經濟價值。
但一直遊離於數學中心之外的華國需要一個菲爾茲獎。
獎牌或許不能代表國家實力,於民族自信心卻意義非凡。
葉淮與蕭凝一同飛往大洋彼岸。
這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兩人被邀請作一個小時的報告會,是參會者中時間最長的學者。
炙熱的目光下,國際數學聯盟主席卡洛斯·凱尼格緩緩開口。
他即將公佈菲爾茲獎的獲獎者。
臺下觀眾屏住呼吸,尤其是候選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你猜有沒有我們?”
蕭凝神情放鬆,湊到葉淮耳邊問道。
葉淮捏捏她的手,“有你。”
主席卡洛斯也恰好宣佈了蕭凝的頒獎詞:“從孿生素數定理到哥德巴赫蕭定理,再到伯奇與斯溫納頓戴爾蕭定理……”
蕭凝聽著聲音,腦海中閃過回憶,回想九年前,她問葉淮:“師兄你覺得我能走數競的路嗎?”
原來她已經走了這麼遠了。
“第一位獲獎者:蕭凝。”
掌聲雷動。
蕭凝起身,在上百家媒體直播前,擁抱了身旁的葉淮。
“我在臺上等你。”蕭凝道。
葉淮輕拍了下她的背簡單道:“好。”
然後望著她走上臺。
主席卡洛斯繼續宣佈第二位獲獎者。
央視直播清楚地錄到了兩人的對話,網友炸開了鍋。
“你好相信他。”
“他好有自信。”
“波利尼亞克葉定理,葉淮無疑了。”
“給主席和評委點贊,總算公平一回。”
“你在臺上看我,我在臺下看你,然後並肩而立,勢均力敵的愛情。”
“結婚,當場領證。”
“能不能不要磕了,這可是菲爾茲獎,創造歷史的同一屆獲獎者來自同一個國家。”
“華國崛起!”
“牛牛牛……”
五十年後,華國絕密檔案公開。
蕭凝與葉淮的名字赫然在列。
彼時世人才知兩人參與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還合作攻克了又一個千禧難題: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問題。
並完成了等離子體湍流模型構建,為可控核聚變研究起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