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女生要多出現在臺前,不能默默無聞地搞研究。”
盧雙璧說這話的時候,擲地有聲。
她偏要張揚,偏要風風光光,憑什麼女生就要謙虛。
蕭凝想到自己前段時間那種自己不配是第一作者的心理,默默反思。
正如葉淮所說,她捫心自問,兩人合作的結果只是階段性成果,孿生素數猜想確實是她單獨證明的,她為什麼不能是第一作者?
她如果放棄了第一作者,難道不是自己看低自己的工作?
《數學年刊》的審稿週期歷來長,除非是學術編輯覺得你的論文格外優秀,插隊給你發到審稿人那裡。
恰好蕭凝與葉淮的論文便是如此。
無論是孿生素數猜想,還是波利尼亞克猜想,都是困擾數論領域數十年的難題。
因為是一前一後,兩篇文章分到了不同審稿人手裡。
這次兩篇論文的審稿人不是陶哲軒一類喜歡分享的人,所以全部透過排版時,《數學年刊》的編輯才發現兩篇論文的一作和二作互換了位置,特意發了郵件核實。
得到確定結果,編輯想了想竟然決定將兩篇論文在同一期發表。
於是,北大數院和全國數院的學生全部目瞪口呆。
“《數學年刊》一期上兩篇北大的論文,你瘋了還是我瘋了。”
“北大數院瘋了,恐怖如斯!”
“葉神、蕭神,我跪了。葉神上一篇《數學年刊》還歷歷在目,這位就又來了。”
“io金牌的實力,數學果然是天賦怪的樂園。”
“葉神大一下第一篇論文,蕭神大一上第一篇,想問問葉神女友打破自己記錄的感覺如何?”
“蕭神強,高中一年半直通io,拿下金牌,半年拿下頂刊一作。”
“節目粉別吹,葉神當初可是早你們兩年,還是獨作。”
“都是本數學菜鳥仰望的人,兩人還是男女朋友,網友就別吵了。”
論文熱度發酵,一開始還是羨慕拜神風,而後兩篇論文出自一個課題組的事曝光,網友的重點立刻轉移了。
捕風捉影的陰謀論在一篇小作文後發酵,名為《扒一扒北大數院新女神的頂刊之路》。
小作文一出,輿論炸鍋。
“女生別吹了,我也聽說蕭凝的論文是男朋友的課題組出來的,二作就是葉淮,這個一作的含金量可想而知。我只想說葉神才是真神,帶飛女朋友,自己居然還弄出來一篇。”
“三年三篇頂刊,葉神還是太強了。”
“強烈建議蕭凝開班,一篇《數學年刊》傍身,國家萬人計劃,名校直博,海外人才引進,正教授待遇,一輩子有了,這是給葉神灌了什麼迷魂藥。”
“我葉神真男人啊,頂刊都能讓出去,葉神要是不限性別能不能看看我。”
“痛恨學術妲己,恨自己不是學術妲己。”
“如果葉神看得上,我願意變成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