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其一生最偉大的成就都是在四十歲之前完成的。
這也是為何菲爾茲獎將獲獎者的年齡限制在四十歲。
他急切地想要證明自己。
大一的暑假,原主準備留校。
只是他緊繃的精神被本科導師注意到,勸告他:“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
本科導師知道他一直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說實話,並不看好。
由於某段特殊時期,哥猜曾用來提振民族信心,國內對此研究熱情很濃厚,但陳景潤證明時已經將篩法用到極致,想要突破哥猜的“1+1”,非創造一套獨特的數學工具不可。
這顯然不是本科生能完成的問題。
在老師勸告下,原主回家休息,恰好市一中競賽班老師邀請。
“放輕松,反而能抓住意想不到的靈感。”
原主想到導師的勸告,接下了競賽輔導老師的兼職。
教導高中生競賽題,原主找回了往昔遊刃有餘的感覺。
蕭凝在數競班中不突出,她才剛剛高一結束,書還沒學完。
市一中競賽班的歷史上,也就出了原主一個高一的黑馬,一般而言高二高三才是競賽出成績的時候。
但蕭凝學習很主動,她很聰明,一中競賽老師雖強,但遠不如原主。
原主對這份工作沒多少興致,也就是蕭凝積極,在一眾“蠢材”中還算機靈,這才逐漸關注到她。
有了原主的輔導,蕭凝的競賽成績屢屢提升。
蕭凝的進步讓原主難得再次有了成就感,她張口閉口“厲害”,哪怕返校後,對蕭凝的疑難,原主也會解答。
大學戀愛是避免不了的話題,這種答疑被舍友發現調侃後逐漸有了其他味道。
戀愛好似是成年的標誌,重新再見羨慕的目光,他沒否認。
高二時,蕭凝競賽失利,聯賽只拿到了省二,無緣冬令營。
蕭凝必須做出選擇,是孤注一擲走競賽,還是回歸高考。
“我還是走競賽。”蕭凝告訴了原主,心跳得砰砰快,笑道:“以後還是要麻煩師兄,我以後去北大找你。”
蕭凝抱著書,右手偷偷扣著指甲。
這話近乎表白。
原主應下了。
兩人並肩坐在市一中的人工湖邊,許下承諾。
“特意給宿主找的小世界,原主不是渣男,只是年輕氣盛,與伴侶有緣無份,改造難度低低低。”1012一連說了三個低,邀功道:“我對宿主好吧。”
葉淮發過去早就準備好的網盤,收起手機。
“呵呵。”
1012嗡嗡振動以示不滿:“宿主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