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沒懲罰,就是沒拿到獎勵有點可惜,但憑借自己現在的能力,有沒有那份臨時性的獎勵,其實差別也不大,他總有信心帶著英格蘭登頂歐洲杯。
鬧劇過後,比賽雖然恢複了,不過精彩程度與之前相比差了好多,德國進攻有氣無力,英格蘭也開始注意節省體能,變得懶洋洋,看見這種狀態,所有人都知道,比賽已經提前結束了。
雖然雙方球員的身體還在場上應付差事,實則靈魂已經打卡下班回去洗澡了。
事實也確實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一直到比賽結束,英德雙方誰都沒有能夠再掀起進攻高潮,比賽就這樣平淡的走向了結束。
當裁判吹哨結束這場比賽的時候,不出意外,瓦爾迪腦海中響起了系統提示音,就算不用去檢視,瓦爾迪都知道,一定是任務失敗的提示音。
不過他也不是很在乎,和隊友們說說笑笑,一邊慶祝著勝利,一邊又來到場邊謝場,一點都沒有沒完成任務的沮喪。
算了,你們兩個願意打就打吧,我才不管呢!
……
英德大戰就這樣落下了帷幕,總體過程讓人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如果說激烈,那肯定有,上半場如果不算那個烏龍球,兩支球隊打得也叫熱火朝天,不過一切都被瓦爾迪那不可思議的進球給終結了,光這一粒進球,就讓比賽的激烈氣氛下降了一大半兒!
以至於後來的比賽,越來越脫離軌道,最後無疾而終。
如果沒有瓦爾迪那麼離奇的進球,很難說德國會不會下半場就放棄,這場比賽的走向也很難說,至少是要更激烈一些的。
所以,都怪瓦爾迪!
賽後的輿論一方面關注了本場比賽的過程,而另一方面,還是根據比賽結果得到更多結論。
德國在之前可是第二大奪冠熱門,可面對英格蘭,還是被打得毫無脾氣,由此可見,英格蘭冠軍是很穩的。
很多沒看比賽的人,光看結果,確實覺得英格蘭很強大,而看了比賽的人,可能這種想法會更強烈。
有時候實力強大並不一定指大勝對手,英格蘭雖然算是小勝德國,看比分德國絕對有反撲的機會。
可真正的比賽裡,德國隊獲得的絕對機會並不多,英格蘭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統治方式。
英格蘭真的能夠做到在比賽中壓制對手,同時瓦爾迪可能還會出招把對手打擊得士氣全無,雙管齊下,什麼對手也受不了。
德國那麼頑強的球隊,不也被打了一個沒脾氣?
這樣的英格蘭,誰還能製得住?
媒體輿論簡直快要把英格蘭吹捧上了天,似乎英格蘭奪冠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規則允許,那麼就算現在把歐洲杯獎杯頒發給英格蘭,都是沒問題的。
這一支英格蘭,讓整個歐洲都感覺到了恐慌。
德國隊遭受到了德國媒體的劇烈批判,勒夫的戰術改造不成功,隊員們表現得沒有鬥志,這絕不應該是德國的狀態。
甚至還有媒體將汙水潑到了海因克斯的身上,認為這名老帥去執教死敵,簡直和叛國無意,沒有對德國十分了解的海因克斯,英格蘭根本贏不了德國。
媒體上亂成一團,報道各有側重點,目的就是吸引眼球,倒是也趁著這場大戰搞了一個熱鬧,歐洲杯也確實是世界足壇的一場盛宴,讓人慾罷不能,忍不住就關注起來。
當然,關於比賽中瓦爾迪製造出來的那一粒離奇的進球,媒體們也是不可能放過的。
即使這不是瓦爾迪進球,但進球卻很符合瓦爾迪一貫的風格,詭異,並且讓人不可思議。
至於倒黴的德國後衛,這時候已經開始以淚洗面,他是真的被打擊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