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全軍向前,直線沖鋒!”
雖然兩旁還有後面的敵軍戰鬥力不強,但身為主將的萬山,卻下令沖擊正前方最精銳的敵軍。
“殺……”
全體將士在萬山的命令之後,紛紛沖向正前方最精銳的敵軍。
萬山乃是沙場宿將,他肯定知道,兩旁與後面的敵軍戰鬥力不強,那他為什麼偏偏要向著正前方戰鬥力最強的敵軍沖鋒呢?原因無他,因為正前方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的生路。
先說向後,敵軍雖然兵力少,戰鬥力也不強,但向後能沖到哪裡去?無論沖到哪裡,就算是重新佔領黑水關,那也在悅豐帝國境內,那也是在敵軍的包圍之中,而且絕對不會比現在情況好,所以向後沖,絕對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再說向兩旁沖鋒,雖然萬山有把握沖破敵軍的封鎖,但別忘了,兩大帝國在星隕山脈所設的據點,每個相隔只有十來裡,也就是說,萬山帶著軍隊向兩旁沖鋒,只要沖鋒十來裡,然後就會碰見敵國另外一個據點中的駐軍。
若另外一個據點中的駐軍,與正前方那些精銳的敵軍彙合,再加上己方軍隊長途跋涉戰鬥力下降,恐怕到時,敵軍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就會將己方軍隊全部消滅。
向兩旁或者向後,註定都是全軍覆滅的結局,那為什麼不趁著現在還有一戰之力的時候向前沖鋒呢?縱然沖不出去,但憑借己方完好無損的戰鬥力,也能給予敵軍以重創,這才是萬山下令向前沖鋒的真實想法。
萬山的想法是,就算沖不出去,也要讓敵軍付出足夠的代價,可敵軍呢?他們只想著如何全殲萬山的軍隊,根本沒有考慮過代價的問題,所以,在一方不計代價,一方想要對方付出代價的情況下,兩軍的戰鬥開始了。
萬山所領導的連雲寨軍隊,雖然在黑水關中休息了半天,雖然吃了兩頓飽飯,但長達一個月的疲憊,卻沒有恢複過來。而在萬山軍隊的正前方,黑風關與黑淩關的軍隊,由於十來裡的奔襲,並且是在晚上,所以他們也是疲憊異常。
一方沒有恢複到最佳狀態,而另一方也不在最佳狀態,所以兩方軍隊,就以實際情況而論,他們的戰鬥力,應該是相等的。既然戰鬥力相等,那勝負的天平,就由另外一個因素,戰陣來決定了。
戰陣就是軍隊進攻或防守的陣型,眼下,萬山所領導的連雲寨軍隊就是尖錐式的陣型,萬山與他的副將,還有軍營裡的校尉,組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尖錐,以期望鑿穿敵人封鎖,突破敵人的防線。
看見萬山所採用的尖錐式陣型,黑風關與黑淩關的兩位守將,居然兩人合力,也組成一個比萬山更大的尖錐式陣型,迎著萬山所組成的尖錐,直沖而去。
萬山看見敵方也採取尖錐式的陣型,心中不由微微嘆了一口氣:“恐怕今天真的要全軍覆滅了。”
不怪萬山會洩氣,關鍵是敵軍的迎戰方式實在是太正確了,以尖錐對尖錐,而且敵軍兵力是己方的兩倍,只要敵軍的兩位主將,將自己纏住,那麼,己方所組成的尖錐式戰陣,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了。
事情的發展,與萬山的估計沒錯,黑風關與黑淩關的兩位主將,直接纏住了萬山,雖然一時半會殺不了萬山,但這也夠了,因為失去了萬山這個尖錐之後,在包圍圈中的連雲寨軍隊,只能防禦式的被迫迎戰,根本已經失去了沖出重圍的可能。
隨著黑風關和黑淩關兩位守將所帶軍隊與萬山所帶連雲寨軍隊的短兵相接,原先圍困黑水關的胡將軍,也帶著自己手下的軍官,沖進了戰場,對連雲寨軍隊所屬的兵士展開了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