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剿狕獸的戰鬥中,由於沒有解藥,項羽軍已經減員了不少。即便如此,他卻仍領軍在鉅鹿大敗秦軍。之後秦軍退至漳汙固守,雙方相持了約半年時間。扶蘇畢竟是秦人,在軍中看得章邯軍拼殺得日益艱難,屍橫遍野,心下不忍。如今章邯遲遲不進攻,想來也身心俱疲,於是扶蘇便決定冒險潛入秦軍大營,勸說章邯投降。
剛進秦軍大營,扶蘇便看到滿地堆著各種久未擦拭的兵器甲冑。章邯號稱還有二十萬秦卒,此時卻只見營內秦軍三三兩兩地圍坐在篝火邊,滿面愁容。整個大營內,糧草短缺,士氣低沉,沒人巡更,也沒人放哨。除了憑借大營前的拒馬、滾木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措施,可以抵擋義軍前進。
扶蘇見秦軍竟已淪落至此,便也不再躲躲藏藏,徑直奔向了章邯的營帳。章邯正在帳內飲酒,見有人闖入,也不抬頭,卻端起杯子道:“果然還是忌怕我三分,形勢已然如此,竟還要派此刻前來暗殺?”
舊日裡章邯同蒙恬走得較近,扶蘇與他也算熟識,見章邯竟如此頹廢,扶蘇深受觸動,再也憋不住話開口道:“章將軍身為主帥,竟也已毫無戰意,為何還要再替那趙高賣命?”
章邯聽聞此言,這才抬起頭來,見面前所立之人竟是扶蘇,登時便騰地起身,快走兩步單膝跪倒在扶蘇面前:“公子,你果然沒死!不過章邯心中頗為疑惑,公子究竟為何要起兵,將始皇帝陛下的社稷江山斷送於那群楚人手中?!”
扶蘇伸手將章邯扶起,垂目道:“將軍覺得,如今小人當道,即便沒有義軍,大秦氣數還能長久嗎?”
章邯思慮片刻,還是搖了搖頭。扶蘇道:“既然如此,扶蘇不起兵,或早或晚,也會有其他人起來反抗。與其這樣,不如由我親自動手,開啟一個新的局面。只要能夠盡快除掉趙高,讓天下重得明君,又何必在意究竟是否是我贏氏的天下?只是如今義軍以項羽軍勢最眾,扶蘇卻深知他絕難成為一屆明君,故而望將軍能夠投誠前來,傾囊相授,助扶蘇一臂之力!”
章邯聽扶蘇如此一說,再次跪倒在地:“末將願聽公子差遣!末將也聽聞,那項羽及手下兵士行事狠辣,於鉅鹿之時竟不惜自絕後路,就如趙高手下的狕獸一般,沒有人性。末將只求公子,能保我營內二十萬降卒性命,不要讓大秦的弟兄們落入那賊人手中!”
扶蘇點頭道:“如今楚軍均須得聽從懷王號令,懷王同我乃是至交。你率軍投誠於我,諒那項羽也不敢輕易對你不利。”
“如此便煩請公子先行回營,將此事回稟懷王,命那項羽這些日內不得進攻邀戰。待我準備妥當,便拔營來降。”
扶蘇回營後,懷王果然命項羽按兵不動,並且答應,楚軍絕不會對降卒不利。項羽聽聞後勃然大怒,說降卒太多,萬一再次倒戈不堪設想,當即用率軍離開要挾懷王,讓熊心下旨,僅同意將部分降卒歸於扶蘇麾下,西進同劉邦會和。而其餘的大部分秦卒,則被當做俘虜關押了起來。
出於大局考慮,懷王答應了項羽的要求。扶蘇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知道項羽如今擁兵自重,所言擔心也不無道理,無計可施的他只得答應在攻入鹹陽之前,暫時將秦卒關押在營內。但他仍說服了懷王,在攻入鹹陽之後,便讓這些本是農民、工匠的降卒返鄉。
三天後,章邯親自拔營,領著二十萬放下武器的兵士來降。次日,營內又收到了劉邦發來的戰報,說已經攻下了析、酈等地,即將抵達鹹陽的最後一道屏障——武關。
扶蘇大喜過望,立刻領著數千投誠的秦卒,日夜兼程地向鹹陽進發。
經過一路的急行軍,八月中旬,扶蘇便已順利同劉邦會師武關。
武關位於東西向要道之上,關隘北鄰少習山,南至武關河,兩道天塹讓整個關隘易守難攻。可此時鹹陽城內早已大亂,武關守軍雖重,但所有人的注意力,均集中於攻秦義軍身上,卻恰好是能渾水摸魚,混入鹹陽的大好機會!
扶蘇在營中觀察了一夜,果然如他所料——武關守將將所有兵力均集中到了關隘之上,而由於山高路窄,大隊人馬完全無法通行,原本應有兵士駐守的少習山上,此刻沒有一堆篝火,直到天明,也沒有見到上山換崗的兵士。這讓扶蘇的腦中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打算趁天明後劉邦大軍總攻武關之時,翻過關北的少習山,孤身一人潛入鹹陽王工。扶蘇並沒有說明自己的惻隱之心:如今趙高龜縮鹹陽城內,已再無可退可守之處。若是此計成功,或許這場曠日持久,席捲整個大秦的起義,便能夠隨著趙高的死而劃上句點。而關內和關外的這許多將士,也不必再無謂地獻出他們的生命。
劉邦雖對扶蘇這鋌而走險的辦法不能贊同,但見扶蘇執意要去,也只能由他。
扶蘇見劉邦答應,也便不再多敘離別,帶上廻魂罍、和氏璧與隋侯珠,連夜啟程翻過了少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