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他現在清醒過來了,那就順著這個方向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召喚他,也許還能順勢找到自己的同學。
有了方向之後,文豐收斂住自己的靈力,散發開靈覺一頭紮進了前面的水霧當中。
一路快速前行,文豐回憶了一遍他跟同學上山的經過,試圖尋找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今天是高考結束的第三天,前一天他的死黨兼同班同學晨海明組織相約了“一巴掌”的成員來一次登山觀光旅遊。目的地是海明在本地戶外旅行吧看到的一則推帖所介紹的一座本地比較偏遠不起名的山,叫巨石嶺,也就是現在自己所在的這座高才五百多米的荒山。
這座荒山不是很高,但是山體延綿十幾公裡,山中奇形怪狀的石頭又大又多,於是巨石嶺的名字便由此而來。但是這座山離市區很偏遠,也不出名,所以很少有人過來,只有離這座山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小村莊的村民偶上來,也只是上到山腳,因為那裡種了些果樹。所以這裡的自然環境保持得很好,古樹老藤,鬱郁蔥蔥。
而所謂的“一巴掌”團體,有五個人,剛好是一個巴掌的數目所以起名一巴掌。其實就是文豐高中三年來認識的幾個關系比較鐵的朋友。名字是海明起的,因為他比較貧,沒心沒肺硬嚷嚷要起個名字,於是有了著這樣一個名字的小團體就誕生了。
成員也就是這次登山的全體成員,除了文豐和組織者晨海明,還有一個男生叫馮子俊,剩下的梁敏兒,李青是兩個女孩。就是這四個人陪伴文豐度過了最美好的三年。
文豐記得,他們一行五個人一路上山,除了自己靈覺在山腳感應到一些陰氣之外一切都並無異常。因為山腳的地方有附近那條村子的祖墳,有點陰氣很正常。
一路直上也並無異狀,如果說有什麼跟靈異有關的話,有兩處地方文豐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一處是五個人上到半山腰的時候,看見那裡有一座大仙廟,規模很小,佔地只有十平方左右,隱伏於茂密的樹林當中直到臨近才看到。
看建築風格和石質,已經有了不少歲月。廟宇沒有開門,但是廟宇前面的空地上有兩個燒香燭紙錢用的香爐和石爐,裡面堆著厚厚的灰,還很新,應該不久前就有人拜祭過。
當時文豐就想,有人拜祭應該就有人上山,既然有人上過山那就不會有什麼危險。
而且文豐感覺到廟宇裡面蟄伏了一股不弱的氣息,證明這座山是有主的。好在他提前有所覺收斂了自己的靈力,並沒有驚動到廟宇裡面的東西。
那應該就是這座廟宇供奉的仙家了。但文豐不知道是什麼種類的仙家,因為不想被注意到,所以不敢窺視。天眼只是淺表的看到一層灰色的霧靄包著廟宇裡面的神位,並沒有看見真身的樣子。但是一般鎮守一地的仙家並不是真的神仙。
一般是一些動物成精,或者是一些陰靈有了些道行卻一心向善,它們有的想修煉得道,有的想種善果,於是藉助人類的香火供奉來修煉。
但是世間是有法則的,你享受了這樣的供奉,就要守護那一方。就比如說,你是小區物業,老百姓給你管理費,你給他們管理從中掙錢,如果你哪天不管理,那老百姓就不交錢,你要麼喝西北風,要麼自尋出路。反正修煉這東西也是不進則退,想要快速增進道行就要有付出。
那位大仙當然知道他們五個人類的到訪這座山,但並沒有什麼反應。所以文豐猜測它是見慣不慣了,當時對這座山更加放心了。
一行人離開廟宇之後,還停在廟宇左上方上去一點的地方,山路在那邊繼續往上面延伸。而那裡有一塊龐大的石頭,圓滾滾的鑲嵌在山體裡,只裸露出一小部分就已經有兩層樓房的大小。
那時海明和子俊還想爬上去呢,但由於那邊全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很難過去就放棄了。
而另一處就是離開大石再繼續往上爬,經過的一處山澗斷崖。落差有五六十米高吧,那裡沒有樹木遮擋,視野相當開闊,能眺望巨石嶺正面七八公裡以外的景物,並且山風從山腳沿著這條山澗往上沖,來到這處斷崖直擊眾人的身體,讓人心曠神怡。
可是文豐發現如此風景獨好的地方,卻透發出一絲陰冷。斷崖邊有突出來的岩石,發現上面插了幾根木棍上面都綁著一束白色的紙條,那種像一個個紙銅錢連起來的白色紙條,旁邊還插著燃盡了的香燭。
那是祭拜亡靈用的,當時李青和敏兒還問那個是什麼,海明也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想要過去看。可是文豐及時阻止了,雖然感覺到有點陰冷,而且天眼注視下也沒有異常,但是死者為大,這種東西還是不要亂動為妙。
之後一路上到山頂都沒有再遇到什麼奇怪的事情,文豐還四處觀察過這才放下心來跟大夥欣賞這美景。
最後能想起的事,當時他們幾個人在山頂找了一塊平整有樹蔭而且風景不錯的地方野餐,那時是中午十二點多了,有午睡習慣的他們吃飽喝足了以後就開始犯困。於是子俊海明和李青都在山風徐徐的樹蔭下是睡著了。
但是文豐記得他跟敏兒都沒有睡啊,他們在邊看風景邊尬聊。怎麼突然就這樣了呢?清醒之後就只剩他自己一個人不知身在何處,還已經不在山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