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佛門總是有些怪的規矩。”
顧楠去多想玄奘的意思,摸了摸自己額頭,揮手告別,踏著小路向著遠處走去。
可等她走了很遠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的玄奘的聲音。
“施主,此去西天,若小僧能問得佛心,定替施主問我佛殺孽何解,了去施主所惑。”
顧楠一笑,遠遠地答道。
“那我便等你來告訴我。”
只是這般,又是一番因果。
人漸漸走遠,路兩邊的盡頭都再看不見人影,玄奘站在路,揹著自己的行囊。
他嘆了口氣,雙手合起,輕聲說道。
“善哉。”
說完,向西邊走去。
此去,他要去問明佛心,問明佛意,問明七情六慾,問明因果報應,問明他心的,一個佛字。
唐僧玄奘西天取經,後來也傳為了一樁閑談,說他一路並非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曾有過三個人陸續與他同行,那三個人分別叫做悟空、悟能、悟淨。這故事被後人寫作了小說,流傳甚廣。
當顧楠知道悟空是一個猴子的時候,這才想起了那個西遊的故事,是有些後悔應下了這個法號,不過這或許是因果吧。
兩人離別的很久之後,唐僧取經而回,宣揚佛法。
寺廟的香火不絕,但是香客是不能進後山的,因為那是法師的清修之地。
這日,一個帶著鬥笠的香客獨自走進了後山之。
後山之輕籠著薄煙,除了誦經的聲音和遠處的鐘聲回蕩,再沒有別的聲音。
山有一座廟,廟裡站著一個老僧,他站在一座佛像前,低誦著佛經。
忽然,他的身後傳來了一個聲音。
“和尚,我問你一個問題,佛說放下屠刀,那殺孽何解?”
誦經聲停下,老僧合著的眼睛睜開,回過了頭。
他見到了一個人,戴著一頂鬥笠,腰間掛著一柄黑色細劍。
呆了很久,老僧笑了起來,搖頭說道。
“玄奘,仍不知解。”
像他仍不知解,當年她在他手心寫下名字的時候,自己的佛心為何會動。
世總有佛解釋不了的事情,在那一因一果之。
本書來自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