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下朝之後,胡亥直接在殿內寫好帛書,命士卒快馬加鞭送往臨淄,而此刻的韓信欲要攻打楚國,大有坐立不安之意也。
時隔多日,朝中終於有密詔傳來,韓信心中恍惚,當即在帳內接下帛書,將所有計程車卒全部支出。
“今陛下竟不派人受封,亦不派人受爵,只取一封帛書,真乃奇事也。”韓信自言自語道,隨即將帛書拆開。
其言曰:“韓信兄長,多日未見,不想朝中多是非議,朕信兄長猶如父母,故而今日之事暫不受封,迴避鋒芒,如此諸城皆下,唯有楚漢之地未略,朕心中以為,破楚漢者非兄長也。”
“今秦與楚有盟約,不可輕易交戰,朕故而生出一計,望兄長擔待,兄長可假立為王,與秦斷絕,而後攻楚,收下其地,如此楚便無話可好,朕隨機派兵攻打九江,楚漢相爭,天下歸秦也。”
“今兄長有大功,然賢弟不疑也,待到天下平定,吾願與將軍共享天下,兄長在外保重身體,朝中非議朕皆解決,若有人汙衊兄長,朕便抓進大牢,如此誠心,望兄長不必憂慮,朝中上下內者吾所任重者扶蘇兄長也,朝中上下外者吾所依仗者重言兄長也,今不封王,日後必賞。”
“天下未定,不可相互猜疑,賢弟知兄長不肯回朝,乃欲一舉攻下楚國,兄長心意賢弟豈能不知,小人言語不可輕信,朝中無恙,賢弟不敢疑兄長也!”
“言語甚多,不便細說,兄長為王,以此迷惑楚國,若事成,賢弟願與兄長共享富貴爾,勿要生疑,兄弟相殘爾。”
韓信看罷胡亥書信,大為感動,信中胡亥說的很詳細,那就是先讓韓信造反,脫離秦國,這樣攻打楚國也就有了藉口,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時李左車突然從外面進來,見到韓信臉色飄忽不定,當即上前問道:“侯爺,陛下密信所言何事耶?”
韓信對於廣武公並不懷疑,直接將帛書遞給他,“還請公細觀之。”
廣武公還未看完,便對著韓信高興道:“陛下真乃明君也,此計可攻打楚國而不壞盟約,妙啊,陛下自降身份,稱侯爺兄長,當年交情果真不一般吶。”
“陛下恩情,吾無以為報,攻下楚國,再樂天平也。”韓信亦是高興道。
李左車隨即將帛書燒掉,隨即緩緩道:“陛下雄才大略,吾聽聞所有送去鹹陽的王侯,陛下全部厚待,且愛民如子,秦國複興早晚之事也,自英布、彭越、藏荼以來,陛下用人未曾有半點懷疑,今侯爺又與陛下同甘共苦,比之英布,情誼更深,故而不必有所懷疑,此番陛下未行封賞,蓋因朝中言語頗多,只能以不封賞之名蓋過權勢,且侯爺為此可自封假王,陛下欲要將軍將計就計,這般做法唯有你我與陛下心知也。”
“公言之有理,今楚國遠在雎水之外,中間又有泗水分支,且從琅琊進攻傅縣還有沂水,當真是難上加難啊。”韓信有些嘆息地說道。
哪知道李左車卻神色淡然道:“此番出兵,非吾等一家之兵也,據我所知,定陶英布亦會出兵,夾擊楚國彭城也。”
“英布乃是秦將,出兵豈不是壞了盟約?”韓信好奇地問道。
“非也,吾等可為假王,那英布為何不能假反,以陛下聰明之計策,北部盡收秦國,正是一網打盡之時也。”李左車頗為認真地說道。
韓信恍然大悟道:“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