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今之計,可圖東南,暫緩西北,亦或是聯西北,破東南,地自平分!”酈生很是認真地說道。
劉邦並無才學,聽聞此言,有些茫然,隨即看向了一旁蕭何等人,曹參素有才略,最先反應道:“先生之意,莫不是聯合秦,攻滅共敖?”
“正是此意。”酈生頗為欣慰地說道。
旁邊的劉邦正要答應,卻被盧綰攔了下來,盧綰和劉邦乃是摯友,同窗好友,且同一年出生,關系最好。
見盧綰如此,劉邦有些躊躇,“盧綰,你有何話說?”
盧綰眼神微微轉悠,沉吟道:“啟稟大王,今和秦聯合,明顯是自尋死路啊,楚命攻秦,今與秦好,老丞相豈會坐視不管?”
經過盧綰這麼一提醒,劉邦心中也有些恍惚,“是啊,老丞相在北方定陶,若是聽聞某與秦聯合,定會派兵前來攻打,待時以某之力,怎麼能抵擋老丞相的兵馬。”
酈生欲要跟隨漢王行事,自然諸事全部料到,見劉邦發問,當即開口道:“可明攻九江,暗結秦君,想必此時秦君亦是憂慮共敖。”
“畢竟巴蜀與漢中乃是秦國糧倉,若被攻佔,秦還有何機會翻身,大王若是佔據了九江,可威逼楚帝來九江,然後發兵會稽,據長江之險,號令諸侯,豈不是美事一樁。”
劉邦雖然狡詐,未曾想這老者比自己還狠心,遂看向一旁的騰公,“此計策可行否?”
然騰公心中猶豫不決,他固然知曉酈生的名聲,然而這種險招若是敗露,項羽都不好招呼啊,但若是成功佔領九江,諸事頗為方便。
“啟稟大王,此事想來,危險重重,然事成之後,利益難以言表,煩請大王三思,某不敢決斷。”騰公很是委婉地說道。
酈生在旁,很是直接地勸慰道:“正所謂成者英雄敗者寇,大王自居衡山郡,早晚覆滅,何不放手一搏,事成之後,便再無後顧之憂,將九江作為屯兵之所,以水為險,守可守,攻可攻!”
“今日猶豫不決,終究自取滅亡!”言語間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其實酈生的這番言語正好和王陵的思路一致,而且還是平分共敖之地,和當初陳平策劃魏國的計策相似,不過分裂共敖的方式更直接。
隨著酈生的話音落下,劉邦心中亦是暗暗思考,當初起義也許是為了百姓,但現在則是為了謀取天下。
如今若在衡山郡停滯不前,則難免如魏國一般,不斷被鄰國瓜分,最後徒有王號,卻無尺寸之地。
“先生之言,與吾意相同,諸將莫要勸說,先聯合西秦,而後抗擊共敖,圖取會稽!”劉邦甚是堅定地說道。
酈生最終露出久違的笑容,緩緩躬身行禮道:“大王英明,老朽遲暮之年,望看到大王統禦四海之情景也!”
劉邦頷首,遂添酒加菜,重新開宴,慶祝老先生解惑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