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汝首!”
殷通見狀,不顧左右,就要向著外面跑去,然項梁終究是習武之人,快速踏步向前,一劍將殷通斃命!
項羽本覺得殷通說的有理,可誰知不到片刻,有理的死在了地上,無理的卻站在了身前,“叔父何故如此?”
“賢侄年幼,不經世事,殊不知大秦滅楚,殺汝族親,今大秦日落西山,吾等將奮起複國,成就大楚霸業,汝且去將殷通的妻子殺了,然後召集諸將,反者留,逆者死!”
項羽愣在原地,有些悵然所失,“既然如此,謹遵叔父之命!”
於是乎,不過半日光景,隱痛府上,早已經一片狼藉,屍體橫臥,血氣漫天,甚是恐怖。
項梁將殷通解決之後,自認會稽郡守,號召百姓反秦,響應者不在少數,僅十日時間,便籌集兵馬萬人。
之後又派季布去請範增等人,本來項燕的意思是立項羽為楚王,卻被範增反對,畢竟起義的初期目標是得民心。
會稽尚屬於楚國,若要號令當地的百姓,就只有尋找當地的皇室後裔,不管怎麼說,項羽和項梁屬於貴族,不屬於王族。
而始皇帝統一全國僅有十數年,要想找到楚國王室後代相對比較簡單,季布和龍且兩人經過多日詢問打聽,終於找到楚王的遺腹子熊心,自然順理成章的變成了楚王。
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諸國複起,皆稱王,若是熊心依舊以王號為尊,豈不是低親皇帝一等,眾人商議之後,決定昭告四海,尊楚懷王為楚皇帝。
這些想法都是範增提議,項梁覺得有道理,才一一執行,畢竟楚王稱帝,叔侄兩個人的爵位又可以高一等,享有王爵。
同時這也向天下說明,楚皇帝就是以前的周天子,有名號而無實權,但百姓如何知曉,自然傾心擁戴楚皇帝,待到項氏羽翼豐滿,便可伺機奪之。
楚皇帝的名號確實有用,九江等地的諸侯皆送上賀貼,恭祝楚皇帝登基,承繼先祖遺志,吾等願意輔佐效忠楚皇帝。
這些諸侯包括共敖、申陽等,都是自封的,他們沒有祖宗可瞻仰,皆是郡守,見諸地反秦,順水推舟,自封諸侯王,願意效忠楚皇帝。
然後楚皇帝同意他們的做法,承認他們的諸侯地位,用現代的說話,就叫做商業互吹。
楚國因為範增、龍且等諸將的幫助,也稍微有些勢力,趁著中原北部紛亂,也開始籌劃征伐大秦之路。
鹹陽宮內,胡亥正與大臣門商議如何招賢納士,卻聽聞楚國有人稱帝,自稱楚王後裔,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沒想到楚國的勢力最廣,也是最先稱帝的,當真是打的一手好牌,使得胡亥多少有些不舒服,中原哪有二帝,還不是因為大秦太弱啊。
蒙毅在旁見胡亥面色憂愁,很是謹慎地看了一眼詔書,略做沉思道:“啟稟陛下,此事不必憂愁。”
“兵力有限,無論帝王,皆是名號罷了,長江是他們的天險,亦是我們的天險,我們不過去,他們也不敢過來呀。”
胡亥聞言,頗覺欣慰,“愛卿所言,甚是有理,今賢者何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