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雖亂,卻不許胡人猖獗,此乃從古至今定理也。
蒙恬明白扶蘇的意思,思索片刻方才說道:“啟稟陛下,今諸郡丟失不必憂心,可先派兵佔據巴蜀,然後與趙佗任囂等人聯系。”
“巴蜀雖然蠻荒未開化,但是種糧尚可,足夠維持軍需,另外以河東、三川、南陽、南郡為守城,方可保大秦無憂。”
胡亥聞言,稍微看了一下疆域圖,四地正好擋住外地,尤其三川,乃是進鹹陽的唯一捷徑,必需死守。
“將軍所言有理,不知這些判賊可否為我大秦所用?”胡亥緊接著問道。
蒙恬聞言,不知如何回答,倒是對面的李斯站了出來,“啟稟陛下,此等逆賊都是六國餘黨,先祖可查,自稱名門正統,想必很難為我大秦所用。”
“老丞相所言有理,那不知道現在當如何行事?”胡亥頷首。
李斯也算是博學多才之人,見胡亥問計,立馬引經據典道:“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兵強馬壯,將士奮戰,方有先帝統一六國之功,然張儀、範雎之言亦不可小覷,合縱連橫、遠交近攻,時至今日仍可續用。”
“今六國初起,並無多少將帥之才,可先與齊燕修好,夾擊魏、韓、趙,這些人雖然自立為王,不過是佔據城池的賊眾罷了,守城尚不會,況攻城乎?”
“那楚王以及楚人劉邦當若何?”胡亥開門見山道。
李斯略作沉吟,有些應付地說道:“劉邦何許人也?僅有沛縣兩城,賊眾尚且不算,陛下不必憂心,至於楚國尚在江東,一時半會兒很難來到南陽附近。”
隨著李斯的話音落罷,大殿瞬間陷入寂靜之中,說的好像有那麼點道理,似乎好像少了點什麼。
就在胡亥思索之間,扶蘇當即躬身行禮道:“今大秦國亂,群國並起,還是先招納人才為妙,畢竟歷代先祖都有能人佐助,吾等雖忠,但無良策,還請陛下三思。”
這也正是胡亥所擔憂的事情,想來楚漢相爭,將才無數,還是先招納賢才比較重要,“兄長所言極是。”
見眾人言罷,胡亥方才緩緩回到寶座之上,“既然諸位都無異議,那朕就稍微安排一下吧。”
“涉間蘇角等人,帶兵兩萬屯兵隴西,其餘諸地莫問,另外李由依舊固守三川郡,蒙恬守河東,據韓魏,章邯駐兵南陽,以防止劉邦楚王之輩。”
“李信、內史滕乃是朝中老臣,跟隨先帝南征北戰,不知是告老還鄉,還是為國效力?”胡亥轉而問向了兩人。
李信有些猶豫,內史滕卻很是激動地說道:“臣願往!”
胡亥也不喜歡強人所難,見李信不開口,便緩緩地說道:“李信為國盡忠,居功至偉,封關內侯,賜千金,回鄉頤養,且由內史滕與王離帶兵前往巴蜀,開墾良田,風化萬民,與羌族可合不可戰!”
“吾等遵命!”眾臣高聲道。
眾人見狀,皆是領命而下,自行吩咐,唯有一幫文臣並未離去,為首的自然是蒙毅、扶蘇、李斯三人。
扶蘇最先上前道:“啟稟陛下,蒙上卿所作卷書已經在河東、三川諸君實行,不知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胡亥微微一笑,“招賢納士,高位以待,另建學宮,培養官庶族!”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