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晏思與肖遖一路無言,到了皇宮後被告知殿前策論即將開始,皇帝已經前往崇政宮,二人便先去拜見了太後和姚妃。太後處是例行拜謁,太後方嫣然表面一副和氣熱腸的樣子,實際卻時時觀察著兩個人的相處細節。
晏思與肖遖雖然沒有事先互相知會,卻心照不宣的在太後面前把戲做足,二人相敬如賓的姿態讓人挑不出一點紕漏,氣的太後心裡癢癢。
到了姚妃處,晏思的心情瞬間放鬆了許多,與姚妃闊別多日,兩個人就像親母女般拉著手閑聊起來,肖遖看在眼裡,只覺得有些吃驚,彷彿看到了她不為人知的一面,肖遖漸漸發覺,她的本性並不殘暴,也不沉悶,而是她在公主府活的太過壓抑,才扼制了她的本性。
肖遖看的出姚妃是不需要防備之人,也放鬆了警惕,卻變得少言寡語,還時不時的出神看向窗外。
隨著日頭西落,肖遖心中愈發急迫,終於忍不住起身告罪道“娘娘,公主,你們先聊,我……出去走走。”
若不是肖遖突然說話,姚妃差點忘了他的存在,怔然的點頭同意了。
待肖遖離去後,姚妃思慮了片刻,憂心道“晏兒。你和駙馬是不是……”
晏思苦笑“看來他與我多待一刻都覺得厭煩,不過在太後那邊,他什麼情緒都沒有表露,我很感謝他。”
姚妃心疼的攥住晏思的手“孩子,辛苦你了,等你父皇成事,一切就都會好的。”
“恩。”晏思抿嘴一笑“這一天會來的。”
這時晏思瞥眼看向外邊的日頭,猛然發覺策論的時辰就要到了,也急忙辭別了姚妃前往崇政宮。
要知道,晏思挑今天歸寧的一個目的,便是來看這殿前策論,雖然公主身為後宮親眷,無權幹預士子的選拔,但是卻忍不住要目睹一番。
由於公主住在皇宮裡沒多久便嫁人了,宮中人多大不熟悉公主的面孔,晏思便換上了宮女的行頭,稍作喬裝,悄無聲息的來到了崇政宮,藏到了龍椅後的屏風後面。
這是一個金絲鏤空的屏風,上面雕刻著騰飛的雙龍,站在屏風後面可以將整個大殿一覽無餘,而深處大殿裡卻絲毫看不到屏風後面。
皇帝從宮殿的側面走到殿前,看見了藏身屏風後的晏思,不禁哼笑一聲,繼續若無其事的坐上龍椅。階梯之下,靠近站著的是幾位中樞大臣——丞相方嗣業,太傅柳非,以及翰林院大學士和吏部尚書。
太傅柳非已經年逾花甲,身形微胖。可能因為上了歲數,老人的神色不似方嗣業那般精亮幽深,而是淡薄又迷離的,四名大臣一同向皇帝行禮時,柳非還向皇帝笑了笑,顯得十分和氣。
皇帝一見太傅親臨,趕緊命太監搬座椅來讓四位大臣都坐下。
方嗣業看得出柳非心情不錯,笑問道“今日陛下舉行這殿前策論,可謂開化新風,如此舉拔新人, 想必是柳太傅所樂見的吧?”
方嗣業說話時,向柳非微微屈身,可見即使是權傾朝野的丞相,也對柳非心懷尊敬。
這乃是因為柳非是經學大家,其學術成就是可以留名青史的,而朝中文官,無論權力大小,立場如何,他們首先都是一個讀書人,自然對柳非十分崇敬。
柳非捋著花白的胡須笑道“正是如此。今日能見到舉國的有才之士,豈能不開懷?”
一旁翰林學士擺手笑道,“太傅真是過謙啦,那些士子見到您,才是不知道會興奮成什麼樣子呢。”
在柳非帶來的一片祥和的氣氛中,眾位士子入殿,由一列護衛引領者依次走到殿前,隨後由翰林宣讀策論題目,士子們圍繞著題目發表己見。
由於題目是由皇帝親自擬定,翰林在展開帛書之前對裡面的內容一無所知,然而當翰林看見題目那一刻,卻著實吃了一驚。
第一封帛書,上面只寫了兩個字——治吏。
也就是治官之道。說白了就是如何遏制官員貪汙,結黨營私,甚至,犯上作亂。
此乃帝王之術,就連大臣們都避諱談之,如今卻擺到這些初出茅廬計程車子面前。
方嗣業面色陰沉,他自然知道這道題,暗指的正是朝中方氏勢力,這個皇帝表面示弱,卻時常做著挑戰方家權威的事。
士子們雖然年輕,卻也不傻,都知道這個話題的敏感性,況且當下就有朝中的四位重臣在場,誰也惹不得,一旦言語有失,能不能活著走出京城都未必。以至於士子們的回答多是留於場面話,就算有想法,也說的十分隱晦。
這時,一名原本在士子身後的侍衛忽然站了出來,走上前一拜,道“對於治吏之法,小生有一些不成熟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