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距離多麼多麼多麼多麼的遙遠
也要下定決心不再流淚,不再會輸,不再逃避。
雖然要被一切的感情所吞噬;
也請相信相信相信相信,這份信念。
直到能說出一切並非偶然而是必然之日。
那奮勇直前的心跳,就是你自己的。
用自己的雙手去開拓未來吧。
真正的世界,還未見過的世界。
總給心中帶來,消失不去的光明。
……
石青衣神情專注的傾聽著尚秀芳此時的歌聲,她的手指卻在此時下意識的輕輕的敲打著時雨出鞘一半的劍身上面,發出了陣陣清吟,補充著尚秀芳歌聲的不足。
紅塵之中,縱然早已滿是傷痕累累,但是也正是因此,短暫的幸福才會更加顯得尤為珍貴,哪怕,它也僅僅只是虛幻,也希望能夠更久一點的,更久一點的延續下去!
……
許多年以後,已經身居高位但是有名無實的長孫無忌突然的問了石青衣一個問題:“當年在龍泉的時候,你為什麼會那麼肯定寇仲會選擇與突厥議和,而不是整合整個北國所有可能成為盟友的部落,與突厥人決一死戰呢?
要知道,當時的寇仲在中原的實力太過弱小,實在不堪一擊,而如果他能夠整合北地所有資源與突厥一戰的話,就算失敗了也可以憑藉自身的武功全身而退,不會有太大的損失,而他若是能夠一戰而勝的話,則可以進而統合整個北國,然後與南方盤踞河北的竇建德結盟,一同進攻羅藝,羅藝雖勇,但同時面對寇仲與竇建德的兩面夾擊,一定不是對手,這樣,寇仲與竇建德便可以平分燕雲,進而加進一步結盟以共同對抗關中,竇建德仁義深得民心,而寇仲麾下兵強馬壯又有謀略,二人聯手,即便是以世民之能,也未必能夠輕勝!
而毫無疑問,以寇仲的能力,即便當時以弱勢兵力對上頡利麾下突厥精銳,也並非沒有勝算!但為什麼你卻如此的肯定寇仲不會生出這樣的野心來?”
面對這個問題,那時的石青衣怔住了很長時間,之後她才不得不承認,自己當時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寇仲既不是拜紫亭,也不是伏難陀,而正因為他不是那種罔顧人命的梟雄,所以,石青衣也從來都沒有想過當日的寇仲會按照此時長孫無忌的說法去做。
不過由於那一段時間長孫無忌常常會跑來向石青衣請教問題,石青衣心知肚明,這並不是這位兄長真的有什麼問題要問自己,恰恰相反,這是長孫無忌委婉的在展示自己的才能呢?因為長孫無忌自認為自己的才幹出眾,卻因為身為皇親國戚的身份要避嫌所以只能擔任虛職,所以他才常常的來到石青衣的這裡拜望,希望石青衣出面為他說話,不要讓他再擔任一個有名無實的職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石青衣的心中卻在嘆息,這位兄長雖然才幹是有的,但是卻沒有識人之明,應該說果然嗎,他雖然有過一段生活艱難的經歷,然而,去依然不瞭解庶民以及其他,所以,石青衣這一次明確的拒絕了他的要求,並且引用了一段孟子來告誡長孫無忌:“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可是,兄長你實際上並不瞭解李世民,也不瞭解寇仲,當然,也並不瞭解我……!”然而,即便在心中,長孫無忌將石青衣視若他自己的親生妹妹,卻依然沒有將她的話放在心裡,後來時局變換,他終於的得以居於高位,自然而然的,也就更加的將石青衣的話放到了腦後,直到又過了許多年之後,因為遭到了最為親近的人的背叛,他才終於明白了那時石青衣所說的話的真意,只是那個時候,石青衣都早已病故多年,而他自己,更是已經身陷囹圄,並且就連生命,也即將走到了終結……(未完待續)
ps:ps:最後一段頗有些畫蛇添足的嫌疑,然而還是忍不住,將這段話花了半天的時間打了出來,只是因為我發現除了這一卷的卷末之外,將再也沒有更好的地方能夠插入這一段話,來表現出長孫無忌的性格了。而長孫無忌又恰恰是整個故事當中最不可或缺的人,因為他是秦王府一切關係的紐帶,石青衣因為他而與李世民聯絡在一起,李世民因為他而與秦王府的部將聯絡在一起,而石青衣也是因為長孫無忌而與秦王府的部將聯絡在一起的,而在第六卷,長孫無忌還會起到更大的推動劇情的作用。雖然不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但是長孫無忌的作用卻是不可或缺的。
喜歡大唐風后請大家收藏:()大唐風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