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自己發現沉船寶藏了?不至於吧?這樣出來玩一玩都能發現寶藏,看來自己真的是走運了。
因為李志成是出來玩的,所以遊艇上面有攜帶潛水裝置,只是李志成一直顧著能量和生命力的吸收,之前沒有玩潛水而已。
當李志成提出要玩下水的時候,立馬有專門的船員來指導李志成進行潛水,這就是花錢的好處,一切都有服務。
雖然有潛水裝置的幫助,但李志成卻下潛不了多少米,而船員更加是不敢讓李志成下潛太多,要知道,李志成明顯是一個新手,他們可不敢拿大老闆的生命來開玩笑。
在沒有任何東西幫助下,正常人下潛深度約10米,一些專業潛水者能下潛15米,甚至17米這是極限)!
下潛的深度就是跟水中壓力成正比的,不考慮水中壓力而下潛至任何深度那是理想化的因為下潛的極限就是人對抗水壓的極限。其次,你也要考慮水溫的變化,因為越深則越冷,還有要考慮你呼吸的力度。
總之,下潛深度與你自身的身體條件成正比,在深水下,壓力是海面的上千倍。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體的感覺恰好與高山相反。深海中的高壓對人體各生命器官都會造成威脅。對於一個潛水員來說,壓力的大小由下潛的深度以及水的密度和重力決定。每下潛10米大約會增加1個大氣壓。這時身體內産生的氣泡會對潛水員造成嚴重影響,其身體的各器官,如肺、消化系統以及聽覺系統都會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而受到擠壓。
古巴潛水運動員皮平費雷拉斯在2003年創下了自由下潛至170米的紀錄。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心髒必須收縮至一個李子的大小,血液不再在肢體內迴圈,以便集中在胸腔,避免肺部衰竭。與此同時,費雷拉斯的心跳也降至每分鐘10次。他僅用了2分39秒就完成了下潛和上浮的全過程。
雖然李志成很愛游泳,也很會游泳,但游泳和潛水,特別是深水潛水,完全不是一回事。再沒有把握之前,絕對不會拿自己的小命去試驗的。
要知道,就算下面是沉船寶藏,價值幾百億美金,但對李志成的吸引力,卻不是特別的大。畢竟李志成現在也算是個有錢人,就算沒錢,按照現在自己手頭公司的賺錢速度,絕對也能讓自己發財。
為了一個未知的寶藏,搭上自己的命,那就不值得的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李志成可不想做有命賺錢,沒命花錢的人。
既然普通潛水裝置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那自己就“製造”一個更加強大的潛水裝置,並且這個裝置十分的特殊,也只有自己能夠“製造”。
現在李志成對於空間的控制,雖然說不上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但也算是十分的熟練,比如一些東西的進出空間,李志成已經不像剛開始的時候,弄一些東西進出空間都會累的不行,特別的大件的東西。
現在幾個集裝箱,李志成也隨隨便便的就可以弄進弄出空間裡面。但有一項,李志成一直沒有嘗試著進行控制,那就是空間裡面的空氣。
要知道,空間的裡面的東西,包括水産,果苗,水,著一些,都是有型的,控制起來比較容易。比如李志成與人喝酒的時候,可以將嘴巴裡面的酒水直接引入空間裡面。
但是,空氣卻是無形的,完全不知道如何進行控制。以前李志成也沒想著需要去控制空氣,畢竟這東西控制起來也沒用,雖然裡面的空氣比外面新鮮無數倍,但自己總不能不呼吸外面的空氣吧?
但現在李志成卻面臨要控制空氣的問題,因為李志成想潛水下去,遊艇攜帶的潛水裝置,絕對不能滿足要求。
李志成自己想“製造”的裝置,就是用能量包裹自己,然後用能量來對抗水壓。但能量並不能給自己提供需要的空氣,所以,李志成只能想著控制空間的空氣來讓自己呼吸。
如果不這樣,萬一自己到達比較深的海裡,潛水裝置的氧氣用完了,自己就完蛋了。如果在那個時候進入空間,李志成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萬一整個玉佩都被水壓壓碎了,自己不知道是不是隨著玉佩煙消雲散?
所以這個險,還不值得自己去冒,在現有的條件下,還是利用能量來“製造”屬於自己的裝置,控制空間裡面的空氣來給自己提供氧氣,是最好的方法。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都會看到一個怪異的現象,他們的大老闆,每天不攜帶潛水裝置在海裡游泳,說游泳不恰當,應該是不斷的潛水。
利用能量“製造“潛水裝置是行得通的,所以李志成在水裡幾乎可以不沾水,因為有能量的隔絕。但這種隔絕卻是不能提供空氣,讓李志成感覺與真正一頭紮進水中沒有區別,都是要憋氣。
而利用能量給自己“製造”的一個獨立小空間,消耗的精神力不大,這也是為何李志成在緬甸進入張真人陣法前,可以用能量來隔絕螞蟥的叮咬一個道理,使用起來十分的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