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辦法最好的就是去其他地方尋找同一時間建築的水磨青磚,不過前幾年容易找,因為大家都拆遷搞建設,很多古建築都沒得很好的保護,拆遷掉了,但這幾年有所改善,大家也越來越注重古建築的保護了。
但這訊息對廖老闆來說不是一個好訊息,退而求其次就是找一個專業的公司,專門訂制符合當時建築風格,並有歷史滄桑感的水磨青磚,這個應該不難。
其次就是前院的地方,本來好好的一個小院子,被老廖改造成了停車場,並且還堆放著一些解垮的毛料,和整棟建築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種點花花草草不知道多好,至於老廖的車停哪,這就不是李志成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第三就是傢俱的問題,建築是民國時期的,這個時期的傢俱相對比明清,已經有了一些改變,特別是融入了西方的一些元素。而老廖為了顯得自己有文化,或者是傢俱公司太沒文化,仿製的一些傢俱樣式,有的是明清的,有一些是民國的,但大部分都是臆造,根本沒有根據當時的文化特點來仿製傢俱。
民國傢俱上的裝飾雕刻,從分佈面積來看,應當說比清代有所減少。那種滿地雕花的清代風格有所減弱。但以裝飾雕刻作為主要裝飾的風氣並沒有改變,櫃類傢俱雕花的重點是頂上的雕花帽子和底座雕花的主題紋樣則有所不同了,大量出現了洋式的旋渦紋、垂花蔓草紋和央穗紋。
並且民國傢俱深受歐式審美的薰陶,傢俱的腿足式樣較清代更加豐富。最明顯的是民國傢俱引進了機械化生産,應用鏇床鏇成具有歐洲風格的各種腿足式樣。櫃類傢俱在造型上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徵,一個特徵是櫃類傢俱的體積增大,高度、寬度和厚度都較明清傢俱大了許多。
還有一個,就是一定要根據整棟房子的風格和特地來製作傢俱,而老廖的傢俱,這也是現代說的:搭配。要不然這麼多人喜歡去訂制傢俱?就是想讓自己的傢俱與其他東西顯得和諧,而老廖的這些傢俱好像完全沒有考慮這些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很多辦法,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尋找原來的傢俱,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估計就是還有,也是十不存一了,這也是為何很多古玩很值錢的原因,當時可能量很大,但經過歲月的洗禮,存世量會越來越少。
如果去尋找民國的傢俱,也很難湊成一整套,並且符合這棟建築風格的傢俱。所以,現在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找一家專業是仿古傢俱製作公司,來專門訂制傢俱,至於沒有歷史滄桑感和文化沉澱感,這誰也幫不上忙。
至於後院,因為沒太多的改變,只是老廖將以前的一個花房還是其他什麼的建築,改造成了毛料倉庫,樣式比較現代,如果可以,也可以進行仿古改造。
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不是李志成的強項,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士去幫忙解決吧。
真正的文化人,老廖不認識,人家也不會鳥他,但那些仿古建築公司訂制水磨青磚,也需要重新修繕房屋)、仿古傢俱製作公司,肯花錢還是能夠找到專業的。
所以老廖對於李志成的意見,十分的感謝,畢竟之前自己也看得出問題,但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也就是人家說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感覺吧。
現在李志成具體的指出這些問題,讓老廖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李志成說道:謝謝你,陳先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就是不知道,到時我家改造好了,有沒榮幸再請陳先生過來指點指點。
既然該說和不該說的,自己都說了,所以到時來不來,自己倒是無所謂了,並且,老廖認識的是陳先生,又不是自己,答應也沒問題,說道:廖老闆,不用客氣,如果到時沒什麼事,一定來打攪廖老闆。
老廖聽到李志成這樣說,十分開心,笑著說道:陳先生幫了我這麼大的忙,別再喊廖老闆這麼生疏了,如果陳先生不介意,就喊我老廖或者廖大哥吧;走,我帶陳先生去挑選毛料去。
自己這麼年輕,而老廖這個年紀,都差不多可以做自己的爺爺輩了,喊大哥,還是算了吧,說道:既然如此,我還是喊您老廖吧,你也別喊我陳先生了,叫聲小陳就行。
老廖當然不會喊李志成小陳,畢竟自己好不容易結交了李志成這樣的高人,不單單賭石厲害,還懂文化,現在什麼最貴,人才最貴。所以老廖還是固執的喊李志成為陳先生。
來到後院,老廖除了先用鑰匙開啟大門之後,進去之後,還有一道防護門,需要用密碼開啟,李志成很自然的轉過身去,畢竟這是人家的隱私。人家防護的這麼嚴密,也可以看出對這些毛料多麼看重,讓李志成更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