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職業生涯,鄧肯的場均資料只有19分11籃板,看起來很普通啊!
不止如此,整個職業生涯期間,鄧肯一共出戰1392場比賽。
在這將近1400場的比賽中,鄧肯只有在1場比賽裡得到了50+。
其中得到40+的比賽有5場,得到35+的比賽有30場,30+的比賽有122場。
單場比賽破30分,竟然只有122場。
對於這種時代不同,卻非要進行資料比較的辦法,王昊也無話可說。
他壓根就不會和那些小年輕分辨。
只不過呢,有一個卻是事實,那就是鄧肯的資料的確不夠亮眼。
這也說明了,鄧肯並不是一個靠著得分殺死比賽的球員。
鄧肯是一個非常全面的球員,除了得分,他在傳球、組織上都能幫助到球隊。
而他的防守,更是構建起了整個馬刺隊的防守體系。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句話,他的貢獻不只體現在得分上。
這句話也側面說明,這個球員並不是那種只會得分的球員。
所以說,放任鄧肯單打,鄧肯很難依靠得分直接殺死比賽。
鄧肯最可怕的,其實在於他得分的同時,還能作為進攻發起點,串聯球隊。
所以才有了超音速的戰術,放任鄧肯單打,然後掐死馬刺隊的其他球員。
這麼做不會影響鄧肯得分。
可是如此一來,馬刺隊的其他球員,就沒有了將球隊盤活的能力。
沒有鄧肯,他們能依靠誰?
老邁的大衛羅賓遜,還是每天都要被波波維奇噴一遍的託尼帕克,又或者是菜鳥吉諾比利?
“好了,夥計們,比賽就要開始了?大家準備好上場贏球了嗎?
記住咱們的戰術安排,上場之後,就讓對面的傢伙大吃一驚吧!”
面對其他人的時候,保羅韋斯特法爾又換上一副嘴臉,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要不是他剛才還一臉擔憂的樣子,王昊還就真的相信了。
在主裁判的催促下,比賽即將開始。
這個時候,王昊也終於看到了馬刺隊的首發陣容,並沒有太多變化。
內線依舊是大衛羅賓遜和鄧肯的組合。
大衛羅賓遜雖然已經老邁,只不過呢,經驗和實力都還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是旁邊還有個鄧肯查缺補漏,這絕對是聯盟最好的內線搭檔。
側翼的鋒衛線上,則是武聖斯蒂芬傑克遜,還有武僧布魯斯鮑文。
特麼的,看到這個組合,王昊都有些頭皮發麻。
武聖斯蒂芬傑克遜還好,這傢伙平時打球,必要的時候才會動武。
別看他自稱武聖,事實上,於武學一道上,他還不如布魯斯鮑文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