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距離葫蘆石的地方還有些距離,可那高高的,足有五六米的舉架似個巨人一般矗立在那裡,叫人根本無法忽略。
“採礦得先找到金線,也就是金脈的走向,再決定怎樣挖掘採集,這舉架這般高,又是三個並行,想來是金線短而深,為了通風和進出,只能這般。”
譚燕臨在自家大伯父那邊看了不少尋礦挖礦的典籍,對這個多少了解一些。
俞紅豆敬畏的看著舉架上吊著的一筐又一筐,再次為古人的智慧而傾倒。
“那滑輪每天都要更換,繩子用油浸了不說,裡面還編了鐵索和銅絲。”譚燕臨指著舉架上吊著筐的滑輪和繩子解釋。
“夏朝曾個異人發明了履帶傳送法,不過後來因為材料缺失而廢棄,前一段我跟紅豆研究,發現那個履帶很可能也是那種叫橡膠的東西做的。”
墨守歸看著晃悠的吊籃,惋惜的提了一嘴。
俞紅豆腦海中立刻就出現了一個簡單的履帶傳送架的模樣,細節她記不清,但大致的外形她有些印象,因為她看到的那個就是她的親姥爺做出來的。
她姥爺蠻厲害的,從一個下井工人,自學成才,變成了技術工種,為煤礦設計研製履帶、粉碎的機械,得到過不少獎勵。
小時候俞紅豆也曾有過偉大的夢想,就是當個技術工人,可惜姥爺因為之前的下井得了肺病,沒等她長大就沒了。
不過現在的她,似乎可以繼承當初姥爺的那份手藝,在這個時代做一個真正的技術工人了。
“現在壓力給到你了,只要你找到橡膠,我跟老師必然會重新設計出那個履帶來。”俞紅豆回首踮腳,拍了拍譚燕臨。
“我一定努力尋找。”譚燕臨真心的感覺到這一拍之重,肅然點頭承諾。
他們說著,腳步也沒停,很快就靠近了巨人一般的舉架,只是沒等到跟前,就被攔住了。
“什麼人?!”一隊穿著兵服的人拿著武器衝了過來。
“路過,順便來看看老朋友,你們場官原戴可在?”譚燕臨不打怵,因為他確實是認識這邊挖礦的監工。
說完原戴的名字,那些士兵放鬆了許多,收了武器對著譚燕臨幾個人行禮:“原來是上官之友,敢問貴姓,我等好去回報。”
“我家公子姓譚,你只說十一公子來了就行。”譚燕臨沒再回話,而是他身後的另一個護衛上前一步回的話。
譚燕臨這邊正跟俞紅豆和墨守歸解釋:
“原家跟家裡也算故交,原戴在家排行二十二,因他的外家姓戴,救過原家老太爺三命,極受原家敬重,所以取名時便取了戴,以示對戴公的尊敬和紀念。”
“多少?”俞紅豆以為自己聽錯了,不可置信的看向譚燕臨。
“二十二,你沒聽錯,原家乃是族居,家裡三代堂親住一起,子女甚多,只原戴這一輩兒,男女加在一起統共有三十多位。”
譚燕臨好笑的看著驚掉下巴的俞紅豆,他剛聽說的時候,也是她這般模樣,心裡想的是怎麼會有人家那麼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