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解釋,也是給孩子爹媽的提示,可別叫孩子瞎碰。
可惜他的好意,那夫妻倆完全沒感受到,反而還助長了小丫頭的氣焰,她一連氣兒的挑了好幾本,看樣子是全想要。
老書生放下手裡的書,認真的盯著小丫頭的動作,見她挑的竟是往年至今的大誥,不免有些驚疑不定。
難不成這小丫頭竟然真看得懂?
“這大誥一般都是朝廷發到村長和里正手裡,便於他們給村民普及律法,村長家就有,可惜村長愛惜的緊,每次翻看都要淨手焚香,不然借來看看倒省錢了。”
俞三郎看到女兒連著拿幾本,想起村長那摳門樣兒,小心眼的決定把這書買回去,叫村長跟前炫耀一番。
原來這是國家出版的《刑偵要案》?俞紅豆以自己的想法理解了大誥的意義後,心裡想這可巧了,她最愛看破案片了。
長桌上的書本看完了,除了三百千、《笠翁對韻》和《說文解字》這些啟蒙書籍之外,還有就是四書五經和其他科考用書,剩下的才是寥寥幾本其他書籍。
俞紅豆這輩子沒機會參加科考,對再來一次全國級別的考試也沒什麼興趣,草草的掃過一遍,就只選了《笠翁對韻》《說文解字》和五六本《大誥》。
對於老書生身後的書,她倒是挺感興趣的,可一聽價錢,便被勸退了。
只她這幾本加上她爹給她娘買的兩本話本一本花譜,竟然就要小十兩銀子。
“難怪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小小的門臉真算起來,可不就是個黃金屋。”一家三口出了門,第一次買書的俞三郎都忍不住嘖嘖。
俞紅豆點頭,粗略一算,屋子裡得有個幾百本書,平均一本書一兩銀子,加上鋪子,可不得值個黃金價。
書鋪臨近縣衙,一家三口乾脆就到縣衙找俞松,明天俞四郎成親,作為侄子,俞松必定要請假回去參加婚宴的。
今日譚白鹿和尚師都不在,他們去縣下的一個村裡走訪了,雖然譚白鹿平日看上有些跳脫,但這個縣太爺做得卻很合格。
春耕前後都親自走了幾個村,找了好些積年的老人家問起種植的常識經驗。
而今莊稼拔苗,有經驗的老人家一看,便能預測出糧食收穫時間和收穫數量了。
當然這會兒的資料也做不得準,後面天災**,唯有真正收穫到手了,才能知道確切數量。
不過這些都是資料,記錄下來可作為參考案例。
回程路上,俞紅豆就聽自家哥哥說這些了,說著的時候他的眼睛是閃著光的,第一次,俞紅豆感受到自家哥哥想要做官的真心。
之前的俞松,想要出人頭地,大多都是為家人,想要父母和妹妹過的好,想要成為他們的靠山,而今在譚白鹿和尚師言傳身教之下,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夢想和本心。
()
1秒記住品筆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