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四面受敵了。
孫獻忠並不是個擅長謀略的將軍,一見這種情況,有些抓瞎,只好下達命令:“分兵抵擋,殺退敵人。”
三萬大軍,按照孫獻忠的命令,開始分成數路,去迎擊四處襲擊的人馬。
……
戰場,逐漸打『亂』了。
孫獻忠本來是想“裡應外合”,一舉拿下城,卻沒想到完全失算,城裡的內應根本沒有。反而讓李愬搞了個“裡應外合”,城裡與城外配合,向孫獻忠展開了夾擊。
這正是李愬的戰略目的。
自己兵少,與敵人硬碰硬,佔不了便宜,不如多點開花,打敵人一個首尾難顧。
當李愬率領城裡的幾千人馬,殺出城外的時候,看見的是一副讓他欣喜的場景:
城外,打成了『亂』『亂』哄哄的“一鍋粥”,周香玉、李憲等人,各率兵馬,從四面襲擊孫獻忠的大軍,處處都是戰鬥,處處都是喊殺聲,淮西兵四面受敵,匆忙應戰,陣形大『亂』。
“殺——”
城裡的兵馬,在李愬的指揮下,吶喊著衝入敵陣。
李愬是個官,並不會武功,舉著一把寶劍,在親兵衛隊的保護下,衝入敵陣,但是……他可並不能陣廝殺。
四周的親兵們,緊緊護衛著他,不讓敵人靠近。
李愬,是一個象徵,他能夠親自和將士們一起衝鋒,足以激勵士氣了。
……
一隊隊兵馬,往來衝突。
戰場聲殺聲震天,塵土飛揚……
……
孫獻忠舉著大刀,衝殺一陣,越殺越覺得慌『亂』。
敵人兵馬雖少,衝擊卻甚是猛烈,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顯然高於淮西兵,這讓他有些詫異。
本來,大家都知道李愬是個官,既不懂兵,又沒打過仗,手下的唐州兵馬,鬆鬆垮垮,誰知道……戰場一較量,完全不是那回事啊。
唐州兵作戰勇猛,陣容整齊,衝殺起來個個如狼似虎,非常難纏,眼看著自己的人馬被人家衝得步步後退。
孫獻忠越打越急,他想:自己八成是當了。
看看形勢越來越『亂』,手下有個指揮使,馳馬過來向他說道:“將軍,我們被敵人衝『亂』了,不如暫時退卻,等籌劃好了,再行進攻。”
孫獻忠一聽,有道理。他立刻下令:“收攏隊伍,後退五里。”
……
淮西兵得了孫獻忠的命令,開始收攏隊伍。
其實,只要淮西兵自己不『亂』,李愬也好,周香玉也好,是奈何不了這麼多的敵人的,畢竟孫獻忠率領的是三萬大軍,往一起一收,猥集在一起,實力雄厚,要進要退,都佔著主動。
正在淮西兵往一起聚攏的時候,有小校跑過來向孫獻忠報告:“將軍,西南方開來大隊人馬,塵土蔽天,人數眾多,鋪天蓋地,足有數萬之眾。”
嗯?大隊人馬?
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喜歡盛唐之刺遍江湖請大家收藏:()盛唐之刺遍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