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覺得麻煩,老大不樂意,但既然點頭了就絕對好好幹,生怕誤人子弟的武立國很忙。忙著給六個手下開短會,合計著該怎麼更好開展新一年的教學工作。
get了鵝毛具體處理方法,已經成功做了個羽絨坐墊兒惹哥嫂驚豔目光後,淑珍也是沒得清閒。為了不頻頻出現在各家的殺鴨、鵝現場。教導了怎麼蒸鴨鵝更有利於拔毛、怎麼消毒、怎麼洗之後,還要費盡了腦汁和體力來拒絕接下來的燉肉請客。繼《蚯蚓養殖手冊》之後,《鴨、鵝絨羽處理》的小冊子隨著出爐。
顧名思義,這其中主要講的就是怎樣能更好、更高質量地採集、處理鴨、鵝絨毛。
跟隨著這小冊子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劉家村生產大隊一塊錢一隻收購鴨、鵝毛的大手筆。
訊息一出,周邊有鴨鵝和大量養殖鴨鵝的村屯都沸騰了好麼?
別小瞧一塊錢,這年月工人工資也就是一個月三四十塊的樣子。
原本廢物一堆,燒火都嫌有味兒的破玩意兒搖身一變能換錢了,簡直就是變廢為寶的節奏。這還不是三毛五毛的小錢,畢竟依山傍水的又有淑珍那個《蚯蚓養殖手冊》在,誰家沒有個十幾只鴨子、十幾只鵝的,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正經過日子人家!
想想原本都扔貨的玩意轉眼變成三四十甚至四五十的,養了鴨子鵝的人家誰不心生期待?
能力不足,不想耽誤一鎮發展,只願帶著劉家村生產大隊的全體社員再接再厲,爭取為共和國建設添磚加瓦的劉守義則是拿著淑珍趕製出來的羽絨被到了鎮上,再和新鎮長一起趕往了市裡。
蓬鬆柔軟又極為抗寒的羽絨被和董舒起草的洋洋灑灑數千字可行性報告一出,原本就十分相信劉守仁能力的市長連磕絆都沒打,就同意了劉家村辦羽絨用品加工廠的提議。
當然市裡經費緊張,實際上的支援依然是沒有的。
不過劉守仁也並不在乎這個就是,他所求的,不過就是個合法建廠的手續。
有了這個,他才能大張旗鼓地收購鴨、鵝毛。不用有好點子也不敢使,就怕被哪個缺德的給背後捅個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路線啥的。
而且有了正規的建廠手續之後,他才有相關的批條。能買縫紉機、消毒劑,能找布料廠家談供貨。也能叫建廠房、招工人等等的一系列事情順利展開。
這其中的瑣碎事情當然不少,他和小妹、妹夫還都是門外漢。
不過這個不要緊,有自稱資本家的老楊楊福貴在,辦個村級小廠子就好比是小孩子過家家似的簡單。
天冷不好建廠房?
這個都不是事兒!
把原本那知青房,也就是原大隊長林遠志那三間一面清房子給拾掇出來。鍋灶、大炕之類的全體刨出去。取暖的話,就打地炕,燒火的地界直接擱在房子外頭。火上砌幾個大號的鍋灶,直接把洗毛、蒸毛的用水、用火都解決了。只要這柴禾、煤的燒不停,就沒有凍得伸不出手來幹活兒一說。
三間百多平米的房子,一間一分為二做倉庫。半邊裝處理好的原料、半邊裝成品。一間放上個十臺縫紉機,找十個技術好的縫紉女工。兩臺鎖邊機專業鎖邊,剩下都是平縫機。先把裁剪好的內膽布料用縫紉機縫合成型,再拿到另一間房間裡裝進處理好的鴨、鵝絨毛。
經過層層縫合之後,就成輕薄美觀又保暖的羽絨被。
因為內膽、面料皆採用了防透毛的塗尼面料,填充物也只選了最柔軟細膩的細小絨毛。
劉家村羽絨製品廠出品的羽絨被無論是在外觀還是、重量、保暖程度等方面,都是上上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