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國人與聖火國:
工事豐智與維斯曼的傳說奠定了如今聖火國的宗教狂熱,女性的社會地位底下,以及對於骨人、科技的異常牴觸。
由於骨人是由東方人所發明,以及東方人對於“邪惡魔法”的濫用,在大戰後,聖火國開始了全境內抓捕黑眼睛黃面板人族的運動。原本在聖火國中的聖火教徒開始了排除異己的行動,所有東方的布達雅神教教徒被全體驅逐出境。
與聖火教徒本就長相不同,又信仰不同的東方人族,在人數上和戰鬥力方面明顯處於劣勢。面對聖火教徒們的迫害,他們毫無辦法,只好走出未被汙染地區,深入惡土。
大規模的東方人族踏入了這片三面環山的平原。他們本計劃在在這片惡土中求得一絲生存的希望,但這行不通。核冬天來臨了,這片大陸上開始了日日夜夜都昏暗如夜的漫長歲月。
沒有大型牲畜,又沒有可耕種的土地,東方人決定賭一把,他們越過高山,往家鄉走去,試圖在東方的故土上尋找生的希望。
‘有一條山脈隔著,又是一片臨海的地方,也許家鄉才有生的希望。’東方人如此想著。
不出所料,雖然這片東方的土地上也曾遭受燃燒彈的洗禮,但這裡靠海,濃厚的煙霧很好地被吹離了這片大地,核冬天在這裡似乎沒有蹤跡。東方人首先嚐試著在這片土地上耕種,但收效甚微,於是他們開始進入大海,靠打漁維持著生活。
他們與這裡倖存的骨人握手言和,共同友好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就這樣,大地終於歸於平靜,兩派人族這樣生活了幾百年。這期間雖然聖火國的聖火教徒曾打這徹底消滅惡魔的旗號進攻東國,但由於地形優勢,東國人一次次地守住了家園。
有一天,一名骨人按照自己身體上的材料,重新復原了骨人用鋼材的冶煉與鍛造技術,並把它分享給東國人。東國人發現了商機,他們開始大規模製造這種鋼材,並把它應用到軍用的刀具和鎧甲上,一時間東國人與聖火國變得勢均力敵。
當聖火國的劍砍在東國人的鎧甲上,劍只能順著鎧甲劃過,呲出一道火花。聖火國的人們發現了這種新型鋼材,於是便和東國人開始貿易往來。東國人缺少糧食與大型牲畜,聖火國人缺少好用的刀劍鎧甲,兩國人一拍即合,私下進行著交易,這在當時是違法且違背聖火教教義的。
信仰終歸敗給了利益,幾次打壓過後,聖火國並沒有徹底消滅新型鋼材製品的流通,反而越發加大了走私的力度。稅也收不到,教義也沒履行,聖火國當時的君王,也就是維斯曼三十一世,頒佈了一條關於商路的法令。
“成立商人行會,並規定商路路線,商路沿線的城市歸商人行會所管轄,擁有自治權,但屬於聖火國領土。商品進入聖火國需繳納關稅,商路沿線的聖火教徒需保持自身的聖潔,不可與異教徒同流合汙,墜入墮落深淵。”
法令一出,商路上可謂風生水起,無數人踏上了商路的旅程。一些骨人也開始作為首批進入聖火國的骨人,在商路的盡頭建起了骨人城。雖然城市建在聖火國內,但由於是商路沿線的城市,他們受到保護。
此種盛況,一直延續至今。
純潔又不潔的聖火:
本書的開篇由一封丈夫的遺書所展開,而此種宗教狂熱的景象究竟從何時開始的呢?
自從維斯曼五十九世以來,聖火國內便掀起了一股對於聖火教的狂熱。維斯曼五十九世自登基便頒佈了一條加強聖火教會勢力的發令。
其中要求,進一步加大了對女性的壓迫,以及對於科技和骨人的敵視,同時,發令中描述,骨錘族是一個嗜血的種族。換句話說,聖火國變成了一個極度排外的國家,全體國民由上至下充滿了對於聖火教的狂熱以及對於異教徒和外族人的蔑視。
維斯曼五十九世帶領著狂熱的民眾曾發動對外戰爭,同樣的,是打著討伐惡魔的旗號。不過,這些行動無一成功,骨錘族和東國人雖處於人數和戰鬥力上的劣勢,但都擁有天險和其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