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大張旗鼓,浩浩蕩蕩的向蘇陵撤軍,目的就是要讓引得郭凱的注意,為管亥的偷襲取得成功。
為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的郭凱力排眾議,當天就下了追擊的命令:“傳本將令,黃巾亂黨傷亡慘重,已向蘇陵撤退,我軍斷不可失去這次戰機,大軍即刻啟程,追擊黃巾亂黨!”
“遵命!”眾將沒有辦法,只得躬身領命。
眾人散後,各部將官快速集結了本方人馬,吃過午飯後,十六萬大軍開始了拔營起寨,揮舞旌旗追擊黃巾軍去了。
齊國最南方地段原本是一片和諧安詳的地方,自黃巾起義後,南方地帶的戰亂就是不斷,大量的平民百姓選擇了長途跋涉的遷移避難。起先北上的道路是被黃巾軍攔腰截斷的,是阻止任何人進出的,但是最近張角集結了大隊人馬和齊軍展開了一連串的大規模戰爭,導致了黃巾軍封鎖線的疏漏,而最開始的那種嚴厲封鎖也變的鬆懈了許多。
任何人只要給錢交過路費就可以透過,在生死存亡面前,逃難的百姓也顧不了許多了,錢財乃身外之物,沒了可以再賺,命沒了可什麼都沒有了。在他們那些人的眼裡,什麼都不信,管他什麼太平道,黃巾道呢。只要威脅到自家的性命,即便是大羅金仙收他們當弟子他們也不願意。
就這樣,齊國南方戰場,黃巾軍和齊鎮南軍團大戰的訊息就迅速擴散,如同瘟疫蔓延一般。
自烈辰建立起了特務機構錦衣衛之後,烈辰的眼線就遍佈了整個烈陽國以及齊國中南部地區,其中還包括張角佔據的鹿城一帶。為的就是更進一步的掌握來自各方勢力的訊息,做好有備無患,隨時準備應對來自其他地方勢力的威脅。
陽城,太極殿,御書房。
這天烈辰剛剛下了早朝,正在處理各方報上來的奏摺以及兵部奏上來的戰報。
突然有喬裝打扮,隱藏在齊國南方的錦衣衛特務來報:“啟稟陛下,齊國黃巾起義軍和齊國鎮南軍團最近在黃土坡地帶展開了幾次大規模戰役,雙方連續不分晝夜大戰了五天。在暴雨的侵襲下,黃土坡現在已經是血流成河,屍骨成堆,惡臭漫天了。考慮到屍體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理,非常有可能爆發瘟疫,故此兩方人馬已經休戰,各自處理本方陣亡將士的屍體了。”
說著話,來報的錦衣衛就從懷裡套出了一張記錄詳細的公函遞給了烈辰:“詳細記錄都記錄於此了,還請陛下過目。”
接過公函後,烈辰仔細的檢視了一番,由不得大吃一驚:“五天的時間,雙方死亡人數竟高達十五萬!真是不可思議。”
順著字跡往下看去,正好瞧見了張角大軍撤退蘇陵的訊息,還有郭凱親率十六萬大軍追襲的情報。資料到了這裡就已經沒有了。
信上說到,黃巾軍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在黃土坡與齊軍決戰,折損了九萬人馬,按理說是損失過半,撤退也是情理之中的。郭凱追襲也沒有什麼毛病。
可烈辰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可究竟是哪裡奇怪烈辰暫時還看不出來,畢竟謀略有限,還沒有達到周瑜的那種地步。如果周瑜在的話一定可以看出其中的貓膩。
思來想去,烈辰實在是想不出其中的端倪,於是就讓長途奔襲而來的錦衣衛下去休息了,並賞賜了其一些賞錢,畢竟沒有動力就沒有效率,不能讓人家一直來回奔波而得不到賞賜不是嗎。
目送走了錦衣衛,烈辰喝了口茶壓了壓驚,心想:“看來自己的謀略還是欠缺,雖然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鍛鍊和洗禮,但還是看不是這黃巾軍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總覺得其中有什麼陰謀存在,但不管自己怎麼想就是想不同。”
就在烈辰準備親自前往右丞相府請教荀彧的時候,又有太監拿著一封書信來報:“啟稟陛下,徵北將軍張合有書信來訪,使者就在宮外侯著,不知陛下如何處理。”
“張合!”
烈辰不由得一愣,但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衝著王辛來的。
接過了太監遞過來的書信,烈辰看了一眼,果真如自己所料。
信上大致是這麼說的:“王辛此人雖武藝平平,但為人忠貞不遏,跟隨我以來屢立戰功,絕對不會縱容其族弟王桂作出那種事的,請陛下看在我的面子上,還請陛下放過王辛一命,讓他在戰場上戴罪立功!”
其實,原本烈辰就沒想讓王辛去死,自前幾天王辛認錯的態度來看,烈辰就知道,這王辛和王桂兩個人有著天壤之別,絕對不是一路人。至於把王辛關進天牢也只是做做樣子,目的是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讓其餘眾文武看看,只要觸犯了王法,不管你的官職有多高,也不管你是誰,只要觸犯了法律就絕不姑息!
原本還想著過幾天找個藉口把王辛放出來,既然張合來了書信報他一命,自己不如就順水推舟,賣張合一個面子。
“你去告訴張合的信使,就說朕剛剛登基,講的就是以法立國,不管是誰,只要觸犯了王法朕就一定不會姑息,即便是皇親國戚!原本朕是絕不會姑息此事的,但念在王辛對烈陽國還是略有微功的。又看在你張雋義的面子上,朕還是決定網開一面,讓他戴罪立功吧。”烈辰作出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態度,對著太監吩咐道。
“奴婢知道了,這就去轉告信使。”
太監躬身施禮,正準備告退,卻又被烈辰叫住了:“等等!”
“不知陛下還有何吩咐?”太監面露疑惑,失聲詢問道。
烈辰鄭重道:“還有一件事,你順帶告訴信使,就說王辛可以放出來,但他去的地方不是金州了,而是去雲州輔佐太史慈。”
眼下張合那裡已經有了甘寧和慕容軒,還有駐守在金州的幾萬人馬,在綜合防禦上已經比之前強太多了,再把王辛掉過去已經用處不大。倒是雲州只有個太史慈在,沒有個能拿的出手的手下無論是辦什麼事都是不容易,因此烈辰決定讓王辛去雲州太史慈那裡,幫助太史慈一起打理雲州。
其實這件事烈辰早就開始想了,只是時機沒到,還不能放王辛出來,任命也就無法下達了,現在張合送來了求情書信,正好藉此機會把王辛的任命也一起說了。
喜歡烈陽皇朝請大家收藏:()烈陽皇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