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辰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知道兵貴神速這個道理,當下也不再廢話,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我立刻上書稟明父皇,即日出發!”
周瑜點點頭,拱手道:“陛下既然給予殿下先斬後奏之權,依末將看來,殿下直接書信一封,由下人託於陛下。為了不耽誤軍機,殿下還是先行出發吧,不必等於陛下回復。”
不等烈辰回話,太史慈又道:“公瑾說的在理,去皇宮稟明陛下再出發的話最少得耽誤一天時間,這耽誤的一天很可能貽誤戰績,倘若敵國兵馬率先到達百葉林,則我軍危矣!”
聽完周瑜和太史慈的話後,烈辰也不再推辭,當即下令:“那好,兩位將軍回去準備一下,點集兵馬,明日拂曉出發。本殿下立刻寫書一封,命人即刻送去皇宮盛於父皇。”
周瑜,太史慈齊齊拱手,施禮告退:“遵命!”
次日拂曉,天色矇矇亮,時有秋風掃過,清涼無比。
烈陽國三萬大軍此時也正從陽城北門而出,前往西北方向300裡處的百葉林。烈辰身披金黃色龍紋鎧甲,頭戴金盔,胯下一匹白色駿馬,手扶佩劍,感慨激昂的行駛在隊伍的最前方;左右依次排的是李文、太史慈、周瑜、王凡等人,這無疑是烈陽國最強的陣容了。
至於王辛,他可是烈陽國難得的將才,與李文王凡二人同為烈陽國的三大後起之秀。這次出征可以說是孤注一擲了,萬一烈辰所帶的三萬大軍全軍覆沒了,也可以給烈陽國留了一個將才,不至於造成無將可用的地步。
要不是因為太史慈和周瑜的出現,王凡、李文、王辛三人日後在烈陽國絕對是統帥一方的大將,而這次出征李文和王凡二人只被封為了偏將。他們的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可不是滋味又能怎麼樣呢?打又打不過,雖然自己的靠山是大將軍,可人家太史慈的靠山更是當朝太子,跟本沒有辦法比,所以他們只有老老實實的對太史慈他們言聽計從了。
大軍自從陽城出發後,為了使步軍和騎兵之間的距離拉的不過長,他們只能每日行軍不過百里,終於在第三天到達了百葉林。
百葉林方圓近三十里,位於烈陽國東平城北面100裡的地方,是烈雲國與烈陽國的交界地帶,也是烈雲國直達烈陽國都城的最近一條路,要是繞道的話耽誤的時間可是比這裡長好幾倍。
“去稟報太子殿下,就說前軍已經到了百葉林,請殿下定奪!”太史慈勒馬持戟,對著一名校尉說道。
校尉答應一聲,縱馬朝著隊伍後面烈辰所在的中軍方向疾馳而去,掀起滾滾塵土,漸行漸遠。
在接到太史慈的稟報後,烈辰下令,讓全軍進入山林之中埋伏,另派斥候前去烈雲國境內打探訊息,隨時來報!
一聲令下,三萬人馬浩浩蕩蕩的走進了百葉林,為藏起來布好口袋,靜靜的等待著待宰的“羔羊”!
烈雲國,廣平關。
就在兩天前,東廣四關的守將接到了大將軍梁忌的書信,命令廣平關守將鄧淮為領軍先鋒主將,其餘三關守將為副將,領四關2萬人馬為先鋒;搶先在烈陽國聯軍出兵之前抵達烈陽國境內,並給予聯軍痛擊。
而梁忌則親率五萬人馬隨後就到,爭取在烈陽國境內全殲聯軍主力,讓烈陽國和烈空國再無還手之力,一舉吃掉兩國!
鄧淮與其餘三關守將商議過後,次日便領軍出發,並商議在百葉林匯合一同前進!
百葉林距東平四關只有200裡的路程,在急行軍兩天過後,東廣四關的兩萬部隊已經距百葉林不到10裡的地方了。
“將軍……將軍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