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0章嫌疑人有眉目
“楊部長,蔡大使,我們建議將陳康傑給運回國內進行治療,兩三天了,沒有明顯的效果進展,他體內的毒素,也未能做到有效排除。”從國內派來的專家組組長平教授向蔡奇昌和楊茂德提出自己的建議。
楊茂德是這次醫療隊的領隊,他也是中華國衛生部的副部長,由一個副部長率領醫療團隊來給陳康傑提供救助,可見國內對陳康傑的重視。
“平教授,難道當地的醫療水準那麼差嗎?而且,你是國內毒素研究領域的權威,有你和其他專家的參加,也沒有辦法嗎?”楊茂德凝神問道。
“希臘的醫療水平在歐洲並不低,我雖然從事了三十幾年的研究和教學,可是,陳康傑身上中的這種毒,以前並沒有接觸過,而時間又太短,很難一下子找到好的科學方法來進行化解。”作為一名醫務學者,平教授並沒有自誇,而是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
更何況,陳康傑這位名人很特殊,靠自我浮誇也不能夠根本解決問題。
以前平教授專心從事醫療研究,他對於所謂明星的影響力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在他的意識裡,只有非常重要的領導人,才有可能會擁有他們這樣的醫療規格。
當衛生部那邊下達緊急調令時,他也還有些不以為然。可是等到了雅典,到了at醫院,他整個人震驚了。
那種場面,也只有當年主席和總理去世的時候才會有,可是類似是狀況偏偏就在奧運會期間的一個外國城市給發生了。站在醫院大樓的頂上,可以看到周圍到處都是人,尤其是到了晚上,會有無數的蠟燭點起來,當地人告訴平教授,那些人是在為陳康傑祈禱,希望他早日可以康復。
至於在醫院門口,每天警察為陳康傑接下來的鮮花,真的是要論車載。奧運會那邊每天的鮮花用量遠遠就沒有他這邊來得多。
人群中,有些人舉起陳康傑的海報,有些人舉著囑咐祈禱的標語,還有人則是為他吟誦經書。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每一個人都期盼他能夠甦醒,重新站立起來。
在奧運的歷史上,還出現了非常奇特的一幕,就是在榜獎典禮上,有國歌,有國旗,有鮮花和金牌,卻沒有冠軍選手上臺。
1500米的奧運冠軍陳康傑拿到了,可是整個人都已經不省人事的他,是沒有辦法出席頒獎儀式的。
在頒獎儀式之前,所有在場的人還為陳康傑專門祈禱了一分鐘,最後的金牌和鮮花是中華國代表團的一位工作人員幫忙領取的,因為就連牛啟華他們教練團隊都沒有到現場。
而且,這一次的頒獎典禮可以說是近二三十年來參加人數最少的一次,陳康傑生死不明,那些關心他的人豈能有心情參加這種儀式活動。
雖然有這不尋常的一幕,可是並沒有人有任何的怨言,反而很多人會覺得氣氛並不喜悅,而是充滿了哀怨。
當然,陳康傑還沒有死,可是,也沒有誰說他就一定能活。
“另外,雖然有我們這些國內來的醫生和專家協助,可是畢竟是在雅典,整個救治方案還是以當地的專家和醫生為主......”平教授繼續說道。
雖然陳康傑是中華國的人,但是在雅典這裡,主客之間的關係還是要講的。在at醫院,當然是要以這邊的醫務人員的方案為主,如果是以平教授他們的意見為主,那出了狀況,到底算誰的?這就是一個沒有辦法講清楚的問題。
“平教授,我們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是,那將陳康傑運回國去就沒有問題了嗎?就有辦法解決了嗎?另外,他現在真的適合於這種長途轉移嗎?這個問題不得不考慮到啊,如果在過程中發生了一丁點的閃失,責任就大了。”蔡奇昌問道。
“這個.......我不敢打包票,可是從我的經驗以及結合其他人的分析來看,要靠西醫的方式,短時間內恐怕並不容易,如果運送回國去,我們就可以採取中西結合的方式,或許有中醫的加入,會有一些神奇的效果也未可知。在雅典,我們提議說要對他進行一些試探性的治療,他們並不允許,或者說當地的醫生對中醫還是普遍的並不認可。至於長途轉移的問題......這的確是要做周密的安排才可以,我覺得是不是可以採取包機的方式,然後將機艙裡面 做一些改動,將醫院裡面的一些醫療器械給加裝上去,再配合著我們醫療團隊的觀察與照顧,應該問題......不大。”說是這麼說,然而看得出來平教授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在這種關頭,沒有人會把話給說死,那不科學,也不理智。幾千公里的轉移,即便一路綠燈,也沒有辦法讓所有的條件都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來走,例如空中的氣流就沒有辦法完全預料和避免,而氣流是會讓飛機顛簸的。
“這個我們沒有辦法現在做出決定,需要向國內進行彙報,還要徵詢家屬的意見,只有兩方都同意了,才可以,平教授,這樣,你馬上準備一份書面資料給我,不管是轉移還是不轉移,我們都必須得有說服力的論據才行,蔡大使,你覺得呢?”說完了自己的意見,楊茂德才詢問蔡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