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傑的顧問專家就曾經給陳康傑建議,中華國立和文明衰弱的部分就不要強調了,那對於我們的對外宣傳沒有好處,可是陳康傑仔細思考一番之後,他還是決定,尊重歷史。我們不但要讓全世界看到我們輝煌燦爛的部分,也一樣讓他們瞭解我們一百年的苦難。
因為我們今天的現實,甚至今天中華國國民的性格都與那一百年的屈辱和苦難分不開,而且,那一段歷史,也是目前造成東亞局勢的一個直接因素,也許其他國家的人看到了真實的情況,更容易理解我們今天的訴求和主張,不會一味的覺得我們如何如何。
另外,陳康傑也不希望自己成為那種只褒不貶的橡皮圖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曾經有一個畫面,陳康傑拍攝八國聯軍進京,而他自己在烈火中唱著屈辱的歌謠。
為了真實的反應八國聯軍打進京城時的燒殺搶掠,為當時的人民造成的慘痛經歷,陳康傑在參閱歷史記載的基礎上,不惜讓畫面看起來有點血腥。
陳康傑就是要讓西方知道,他們其實並沒有他們自己說宣稱的那麼高尚高貴,不要整天對別人指手畫腳。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他們也不要忘記,他們不久前的祖先們,還是一個個道貌岸然的強盜和劊子手。所謂的紳士與文明,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充滿了骯髒與鮮血。
最後這一部,陳康傑整個拍攝和籌劃的過程,心情都十分沉重,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就算是我們自己的年輕人,也僅僅只在教科書裡面留下樸素的印象而已,他們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和體會。甚至,他們也不太會去想,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那一切。
陳康傑的顧問學者們也給陳康傑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解釋為資本主義的侵略性,有點解釋為工業革命的需要,有些解釋為清政府的腐敗,還有人解釋為文化的保守特質。比如說那時候我們也跟著西方的步伐進入到工業文明,或許就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然而陳康傑卻放佛看到那是歷史的必然,造成百年的不振與屈辱,有西方的因素,也有我們自己的因素,有生產力的因素,也有滿清對中華文化的吸收不徹底的因素。綜合所有的這些,或許就算是李世民轉世成光緒帝,他也難以力挽狂瀾。
陳康傑將其看做是歷史的悲哀,只不過陳康傑覺得,突出那一段歷史對我們今天所形成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更有價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知恥而後勇,只有我們銘記歷史,才不會讓悲哀的歷史重演,只有我們文化自信,我們才能重回漢唐的榮光。
不管拍攝什麼樣的電影,陳康傑從來沒有親自去不遺餘力的做大規模的宣傳,可是,為了這幾部歷史音樂劇,陳康傑卻頻頻出國,到歐洲,美洲,東南亞,南美洲,甚至他還專門去了埃及和南非做宣傳。
藉助於陳康傑的巨大號召力和影響力,從《開天闢地》開始,他的每一部片子都能獲得非常好的市場反應。甚至於,陳康傑還專門向全世界的一百所知名大學做捐贈,使得一些沒有購買的年輕人,可以到圖書館裡面去借出來。
為了對中華文明的推廣,陳康傑渾身解數使勁,就連購買廣告的事情他也做得出來。在東京銀座,紐約的時報廣場,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以及曼谷的城市中心,陳康傑自己花費購買了一年的螢幕廣告和展板廣告。
2004年的格萊美和奧斯卡,陳康傑無疑又成了最大的贏家,一舉拿下了多個重大獎項,並且,陳康傑以前不參加的許多獎類,他也不拒絕了,例如tv亞洲音樂大獎,蒙特卡羅世界音樂獎,鑽石獎,公告牌音樂獎,水星音樂獎等,其他除了奧斯卡之外的一些電影獎項陳康傑也會參加。
只是陳康傑的目的都不在於領獎或者頒獎,他要藉助那個場合來推廣和宣傳他所要做的東西。
正是基於陳康傑的這種努力,他的歷史音樂劇系列,總共在全世界銷售出去了七千兩百萬張,獲得了非常好的一個效果。
陳康傑這麼做,是因為他明白,他的歷史音樂劇不同於商業大片,也不同於適合於西方口味的音樂專輯,那些東西陳康傑有底氣,推出來就會受到追捧和歡迎。許多人由於對中華文化的陌生,不見得會有很高的意願購買和認真觀看,這就需要一個合理的引導與宣傳。
商人本色的陳康傑,居然首次不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去考慮了。或許在他看來,更多的人願意接受和喜歡上中華文化,遠比賺取幾億或者十幾億的金錢要有意義和有成就感許多,許多。。
喜歡重生之改天換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改天換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