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4章故地重遊
“傑少,你是不是對鵬城大興土木有意見啊?”一直透過後視鏡注意觀察陳康傑的熊自強見陳康傑的神情越來越深沉,對陳康傑比較瞭解的他就差距出了什麼。
“強哥,你是不是覺得就應該這樣做啊?”陳康傑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剛才熊自強一直在誇鵬城的變化大,所以陳康傑才鬼使神差的有此一問。
“這個我也不怎麼懂這些”熊自強猶猶豫豫的,像是有些不好說。
“沒關係,怎麼想就怎麼說嘛,老人們不是說嘛,高手和真理,也許就藏在民間,你我什麼關係啊,難道你說錯了我還能怪你嗎?”陳康傑神情緩了緩,淡然說道。
“你這樣說的話,那我可就說了,要是說錯了,你得原諒我。”
“說吧,說吧,咱們兩個大老爺們兒,哪裡來這麼多的矯情。”
“行我知道陳省長以前在鵬城的時候,少有大拆大建,這麼密集的工地也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對於陳省長的做法,好不好我不能評價,可是我覺得吧,鵬城作為國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又毗鄰香港,多一點高樓大廈也沒什麼不好,在我們看來,那就是現代化的象徵。我們上次去紐約,那裡就遍地是摩天大樓。換個角度想,要是紐約沒有那麼多摩天大樓,他能成為最大的國際都市嗎?反正鵬城的有錢人多,房子又不是賣不出去。你看這一片,我記得以前就是五六層樓的老舊居民區,說真的,那些房子真的不適合鵬城的定位,想象一下,明天這裡就會拔地而起兩棟大廈,是不是看起來更舒服更順眼?我就知道這麼多,對與不對,我也不太曉得。”熊自強果真就嘰裡呱啦的說了一通。
熊自強說的這麼些,還真不好說他對與不對。陳康傑甚至都不得不承認,熊自強說的,有一定樸素的道理。
難道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錯了?陳康傑在心底裡這樣產生一個疑問。
隨著這個疑問,陳康傑陷入到了一陣反思之中,而熊自強全心全意的掌握方向盤,不再打攪陳康傑的思緒。
不可能錯,自己不太可能錯。不管是現實生的例子還是這些年的經濟學理論,都告訴陳康傑,他的一貫想法不太可能錯得那麼離譜。
可是,自己不可能錯,那熊自強和許東鵬就錯了?他們一個是普通老百姓,一個是位高權重的副省部級市委書記,兩個如此反差的身份,難道會在同一個點上犯錯?這個道理似乎又有點站不住腳。
明白了,陳康傑一拍大腿。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關鍵就在這八個字上。半響,陳康傑自己在心裡找到了一個他所認為站得住腳的理由。
中華國幅員遼闊,別說每一個城市情況不同,就是每一個省份以及南北東西的詫異也不同。對於鵬城這樣的沿海達城市,市民對於高檔住宅和高檔消費場所的需求和能力會比普通的內地城市要強得多,在這種情況下,適當鼓勵展房地產,正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而且對於樹立城市的先進形象也是大有好處的。
鵬城是改革開放的視窗,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們的對外形象。多一點豪華的高樓大廈,的確是有必要的,關鍵是能賣得出去,也能促進服務業的展。
這麼一個千萬人口的沿海城市,其對房地產的容納和需求能力,真不是一般的普通城市說能比。
上面說的是因地制宜,還有一個關鍵是因時制宜。
目前正是國內經濟的高展時期,經濟展了對房地產市場本身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巨大的需求,堵是沒辦法堵的。在這個時間段,要做的應該是適當鼓勵展,溼度的控制總量,以及明確城市的功能規劃。
在市場極具產生的時候,適當滿足是很有必要的,相反,在市場過熱的時候,適當的調控和控制也是必要的。
從時間上來說,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真的還沒有達到過熱的程度。
這兩個問題想通了之後,陳康傑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管什麼理論,什麼先例,那都不是死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就像蘇聯的經濟改革沒有成功,可是不代表中華國的轉型也會失敗。日本在房地產行業的展上摔了大跤,這也不代表中華國就會走那一條路,關鍵是懂得吸取經驗,從中有所收穫。
“強哥,你真的是開導了我,謝謝你啊。”陳康傑從後面拍了拍熊自強的肩膀,笑著說道。
回頭陳康傑會去直接找許東鵬談,自己讓人拿那些地,許東鵬作為市長,應該是知道一二的。以其兜圈子,還不如開誠佈公的面對面談一談,而且,陳康傑的加入,對於一定程度上遏制鵬城的房地產市場過熱,也是有幫助的。
另外,陳康傑會在市區配合房地產開,但是郊區的部分,陳康傑就不太會配合了。
這是防患於未然的兩手準備。一旦鵬城的房地產市場過熱,陳康傑郊區的土地就能起到一定的調解作用,反正他也沒指望透過這個行業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