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g,感謝你接受我們的邀請來到早稻田大學,對於你的到來,我,包括我們學校的全體師生都表示由衷的歡迎。”有些禿頂的奧島孝康總長握住陳康傑的手,彬彬有禮的誠摯說道。
“奧島孝康總長,你好,非常謝謝您的邀請,謝謝各位老師和同學。對於能夠訪問早稻田大學,我十分榮幸。”陳康傑沒有絲毫拿捏,而是擺出了一副後學末進的晚輩低姿態。
對於奧島孝康這位對中華國抱有善意的法學家,陳康傑是很尊重的。
在校門口與早稻田大學的一干主要管理層寒暄見過面之後,在他們的陪同下,陳康傑他們浩浩蕩蕩的朝著校園內走去。
一邊走,奧島孝康一邊給陳康傑介紹校園內的情況。不過這種介紹,也只能是停留在大概的層次和階段,隨著奧島孝康的介紹,陳康傑對這所有百年曆史的校園也只能是走馬觀花。
別以為進了校園,就不會受到干擾了。實際上,歡迎陳康傑的人群是如影隨形,綿綿不絕的。只不過,粉絲換成了早稻田大學的學生。
在充滿人文氣息的林蔭道路兩邊,無時無刻沒有人朝陳康傑招手和呼喊。那些本校學生即便沒有將道路堵住,可是也是裡三層外三層,有些同學為了能夠將陳康傑看清楚,甚至還爬到了路邊的大樹上。
所以陳康傑一路走,一路還得與那些熱情好客的早稻田大學學生互動,對奧島孝康總長的介紹自然就會聽得沒那麼仔細了。
“那個雕像就是早稻田大學的創立者大隈重信嗎?”陳康傑遙指著前方一片翠綠之中豎立著的一座塑像問奧島孝康。
“是的,大隈重信先生不但是兩屆內閣總理大臣,而且,早稻田大學也是由他親手創立,雖然我們學校的第一任校長是大隈英磨,但是,在我們早稻田人的心裡,大隈重信先生永遠是排第一的。”奧島孝康說道。
“那我能給大隈重信先生獻上一束花嗎,表達一下我的尊敬之情。當年大隈重信先生提出來的“保全學術之獨立,有效地利用學術,造就模範國民”為建校的宗旨,我非常欣賞。”陳康傑提出了一個事先並未安排的要求道。
雖然大隈重信是日本人,但是,不可否認,作為明治維新時期的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志士之一,他的身上具備著不少讓人敬仰的優點和魅力。單單看他提出來的建校宗旨,就可見他是一個思想深遠,具有戰略眼光的教育家。
對於這種人,即便他是日本人,陳康傑也應當給予相當程度的尊重。何況,這也是陳康傑拉近與當地師生關係的重要手段。
對於陳康傑的這個要求,雖然突兀,但是奧島孝康不可能反對。來訪者尊重他們學校的創始人,實際上就等於是尊重和欣賞他們這所學府。
於是乎,在奧島孝康的陪同下,在不少記者的見證下,陳康傑瞻仰了大隈重信的塑像,並且獻上一束鮮花之後還行了三鞠躬的大禮。
實際上陳康傑在來之前就想過要幹這個事,所以他還專門讓劉德意準備了一束鮮花。
離開了大隈重信的塑像,再往前走就是早稻田大學最著名的大隈講堂了,這裡也是今天陳康傑要發表演講的地方。
大隈重信於1922年1月10日去世後,為了紀念他而展開了一連串的建設,其中第一個決定且最著名的就是大隈講堂,此講堂是他生前未完成的夢想之一。
三樓的大講堂共有1435個觀眾席,地下一樓的第二講堂共有382個觀眾席。講堂的左側有約七樓高的鐘樓。此鐘樓的高度約38公尺,是由大隈重信的論說而定的。塔上的鐘是從馬里蘭州橫渡了巴拿馬運河而來,是日本第一個使用四個大小不一合聲而成的鐘。此鍾每天響6次,其鐘聲與英國西敏寺的相同。
大隈講堂屋頂採用橢圓形的採光玻璃。這些採光玻璃分別代表太陽、月亮、九行星,主要象徵講堂內與外的「世界融合」。因關東大地震的影響,共花費了約五年的時間,終於在1927年10月20日舉行開幕典禮。並於1999年4月,依照保護東京歷史、文化為宗旨的東京首都景觀條例,大隈講堂被列入第一號的東京都歷史建築物,第二號為舊圖書館。
陳康傑今天演講的地方是在三樓的大講堂,當他們沿著古樸的臺階走講堂的時候,除了前面中間位置預留空出來的兩排座椅,其餘的位置已經座無虛席了。
從陳康傑由側門踏進的那一刻,講堂就爆出經久不息的掌聲。那些來自各個學院的同學們並沒有因為陳康傑的年紀不大或者是來自中華國就對他輕視。他們在熱烈鼓掌的同時,其目光灼灼的投向陳康傑,相當於對他行注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