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庹志寒在教陳康傑的時候,更多的是在教他的一個反應速度和應變,當然,身體的強健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強健的體魄,所有的一切就只能停留在腦海裡,根本發揮不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陳康傑後來練習的《力鼎武經》,有點屬於內功心法的味道,其著重點就是增加陳康傑身體內的力量以及在身體每一個部分的調和下,加快他的速度。
李小龍曾經說過,他的特性就是,在對方對他發起攻擊的時候,他不但可以本能的採取應對措施,而且,在對方能擊中他一次的情況下,他能連續擊中對方至少四次。
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李小龍的反應超強的快,他能夠做到心手合一。腦袋裡面想到什麼位置,他的拳頭或者手掌就能到什麼位置。第二,他的伸手異常的敏捷,在別人完成一個動作的情況下,他可以至少連續完成四個動作。
所以有看過李小龍出手的人回憶說,李小龍將一個老外踢倒,而他站在旁邊,居然沒有看清楚李小龍是怎麼出的腳。那個速度,快到他有些眼花繚亂,等他定神下來時,已經發現那個對手倒到三米之外去了。
在一次國際空手道大賽上,李小龍做了一次表演,他在與一個老外的身體間隔也就是三十厘米左右的距離,在對方用軟墊護住胸口的情況下,在人們還沒怎麼看清楚時,他伸出去的手由掌變圈,將那老大擊打後退好幾步,最後坐到了椅子上都還滑了一段才停下來。
而這個例子,又多說明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力量很大。我們都知道,一般的老外都比李小龍個子高大魁梧,而他能一招就將對方打出幾米遠,這可不是那麼輕易辦到的。
別人打那種兩百磅重的沙袋,那沙袋是來回晃動的,包括哪些所謂的拳王在內,基本上也是如此。而李小龍可以將那沙袋打得漂浮在空中,不會擺動下來。
言歸正傳,回到陳康傑的身上來。陳康傑不覺得他能比李小龍厲害,能比李小龍這個前輩做得更好。但是,他身上有和李小龍相同的特性。
反應能力,陳康傑自問並不誰差,在速度的爆發力上,陳康傑也可以算是上上之人,至於力量,陳康傑能一個人將一輛轎車抬起來,這也算了不起。而且,陳康傑在與人對陣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的固定招式可循,他並不囿於一招一式,或者說,他本身就沒有那樣的套路,他一樣是根據對方的出手來決定自己的出手。
這就是為什麼在屢次與人的搏擊和對陣中,還能夠安安穩穩的存活到現在的重要原因。就算是在槍子兒不長眼的情況下,他敏銳的感覺也能提前預知危險在哪裡。
也因為這樣,陳康傑不管是在面對黑道人物或者江湖混混或者武術高手的時候,他並不會有畏懼。因為沒有一個可衡量的標準來評判對方比他高或者他會比對方高出多少。
總而言之,不管對方學的什麼功夫,陳康傑都自信的認為他能憑藉自己非凡的反應能力,閃電般的速度以及排山倒海一樣的力量取勝。
“老大,這次,你一定要拿下一個好名次,為我們華人爭爭光。我們準備組織一個加油團到現場去給你加油助威。”一從室內體育館裡面走出來,陳康傑的三個室友和譚健就圍了上來。
“第一天我們就有兩個人慘敗,真是出師不利啊。”譚健沮喪的說道。
“他們輸得不怨,我看他們那想出手又畏縮的樣子,就來氣,哪有這樣的打法啊,直接衝上去乾死他孃的就是了嘛,哪裡來那麼多虛晃和架勢。”戈子浩跟著也表達不滿。
他們都可以說是外行,而外行的認識也是相通的。很難說他們的認識錯,自然,也不可能就肯定他們是對的。
雖然所有的對陣都是打混了的,但是作為本國人,還是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那種國家民族的榮辱感。
只要是國內學生敗了,他們首先不會認為是敗給了自己的同學,而首要看的就是到底是敗給了老外還是敗給自己人。
敗給自己人還好,要是敗給老外,就會被打上喪權辱國的標籤。這也是為何國內學生佔那麼大比例,報名參賽的人卻寥寥無幾的重要因素。
那報名比賽的二十幾人,真正一開始就支援主動的,據陳康傑所知,不足十人。有些是被向觀奇和其他人做工作和提要求才進來湊數的。
。
喜歡重生之改天換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改天換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