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的4x100米接力賽是陳康傑在奧運賽場上的最後一場比賽,這場比賽結束之後,他的奧運之旅就結束了,相應的,超過半個月的奧運會賽程也接近尾聲。
對於陳康傑參加的其他比賽專案,無論是新聞界還是普通的觀眾,都帶著一種盲目的心態相信他能夠奪冠。
然而,在4x100的專案上,人們就變得理智多了。
也沒有辦法不理智,實在是除了陳康傑之外,其他三個人不但默默無聞,其個人成績也太差了。
這是一個依靠四個人的發揮和努力才能拿到好成績的專案,並不是某一個人的獨家表演。
在人們看來,其他三個隊友,都難以和對手中的絕大多數運動員相比。而他們的差距要靠陳康傑去追平,那難度,比登上珠穆朗瑪峰還要大。
對此,許多國際媒體都不太看好他們這一隊人。
bbc的評論是:我們不否認ong是出類拔萃的偉大運動員,可是在團體比賽中,均衡的成績會更加重要。就像一隻足球隊,假如領隊的是世界足球先生,可是其他隊員都是一些業餘選手,那麼這隻球隊面對全世界的任何一支專業球隊,也難有勝算。就算足球先生願意累死在賽場上,他也難以扭轉惡劣的局面。
這個評論有拔高陳康傑,可是又嚴重貶低其他運動員的動機在其中。
不是他們瞧不起,關鍵是我們的成績在田徑場上確確實實不怎麼樣。
nong所在的隊伍能夠贏得獎牌,甚至贏得冠軍,然而客觀情況告訴我們,那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東方人在速度上和爆發力方面,是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當然,如果ong是和日本的運動員合作,那贏的希望倒是會大很多。
他們一方面認為東方人有先天不足,可是又認為陳康傑帶領日本運動員參賽能有希望贏。這種充滿邏輯矛盾的評論,無非就是想說,華人不如大和民族。
難道他們忘記了,陳康傑不就是華人嗎?有本身,你們也來一兩個較量較量試一試。
美聯社的評論相對客觀一些,他們搬出了許多對比資料來分析,從技術和統計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陳康傑帶領的這支隊伍能進入前三的機率為百分之二十七,能贏得冠軍的機率僅為百分之三。
一句話,就是不看好陳康傑參與的這項比賽。
在國內,從央媒到地方媒體,倒是沒有一種傾向的定論認為陳康傑會贏或者會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們的看法是保守的。只是在表達希望時,所有的媒體都希望陳康傑帶領的這隻隊伍可以繼續他的傳奇,創造出一個奇蹟出來。
雖然對這場比賽的結果普遍不看好,但是卻一丁點沒有影響到這場比賽所受到的關注程度。運動場依然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電視轉播一樣的讓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電視臺感興趣。
在一些人的心裡,似乎陳康傑贏了,不算什麼大新聞,他要是輸了,那才是更有價值的新聞。
“你們覺得他還能拿到冠軍嗎?”在兄弟網咖裡面,陳文傑他們三個正守著擺放在前臺的一臺電視機,戈子浩問身邊的陳文傑和陳俊東。
現在的網路還基本上沒有網路直播,上網的人主要看的還是複製好的影片。因此在電視機的前面,不只有陳文傑他們三個,還有許多來準備上網的學生。
“我看懸,你以為他真萬能啊?獨木難支啊。”陳俊東搖了搖頭說道。
“那也說不住喲,萬一他力挽狂瀾了呢?”旁邊一個似乎對陳康傑還挺有信心的男同學說道。
“你自己覺得可以嗎?除非他一個人跑四百米還差不多。”陳俊東說到。
“這也倒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另外一個站在後面的男生接著說了一句。
“誒,誒,誒,過了啊,咱們就算信心不足,那也用不著這麼貶低我們國家的運動員嘛,人家好歹進了奧運會,起碼還是有點點實力啊,沒有那麼不堪的好不。”陳文傑聽到有人將與陳康傑一起比賽的幾個運動員比喻成豬,他有點打抱不平。
“我也就是打個比方而已,呵呵,作為華人,我當然還是希望他們能贏下這一場的,就算不為國家榮譽,起碼ong也有一個圓滿的收官嘛。”那位男生趕緊說道。
“想,人人和你的想法差不多,我也是這樣的,只是哎呀,希望的確渺茫啊。”陳文傑嘆了一口氣說道。
其實在心裡面,陳文傑也差不多將其他幾個運動員看成是“豬一樣的隊友”,只不過這個話他沒說而已。
“我看這樣,咱們就給他加加油,打打氣,助助威,怎麼樣?”戈子浩一舉拳頭說道。
“廢話,我們在這裡等著比賽開始,不就是在加油和打氣嗎?至於助威,又不能去現場,怎麼助啊?”陳俊東將戈子浩舉起來的拳頭按下去說道。
“那我們有別的辦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