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一回到築城,陳康傑就在牛啟華他們的苦口婆心和強烈攻勢之下投入到訓練中去。
牛啟華他們已經從陳康傑那裡得知三方委員會可能的邀請,雖然還沒有得到官方驗證,但是為了未雨綢繆,他們已經等不下去了。
現在距離2000年奧運會已經只有半年不到的時間,牛啟華他們已經火急火燎,在急火攻心中下,他們也不顧忌與陳康傑的特殊關係了,三個人聯合起來對陳康傑進行遊說和逼宮。
在通常的情況下,運動員的訓練計劃都是由教練員制定,基本上可以說,運動員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時候做什麼,那都是教練員確定的。
然而在陳康傑的身上,牛啟華他們沒有這樣的特權,甚至於是反過來的,他們的工作是受到陳康傑的影響和支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陳康傑的身份過於特殊,可以這樣說,陳康傑的輝煌和傑出,不是得益於他們,一定程度上反而是他們得益於陳康傑的天才,才成就了他們三個金牌教練的身份。
這樣的邏輯關係,就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在陳康傑的面前強勢,也不想想,陳康傑自己的參賽身份都得自己去做工作,自己去弄,他們卻幫不上什麼忙,就憑這點,他們和陳康傑之間誰主動誰被動的關係就已經顯露無疑了。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已經等不下去了。
自從上次奧運會之後,陳康傑就沒有再參與任何比賽,也沒有再進行系統的相關訓練,這讓牛啟華他們很是心裡沒底,儘管陳康傑的爆發力和持續耐力屬於天才級別,他們依舊還是心理惴惴不安。
雖說陳康傑每天都保持著健身的好習慣,可是,這就相當於,一個學生只看課外書,不做練習題,看課外書能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然而在考試的時候,卻未必能用得上,而全世界競爭力最激烈的奧運賽場,就像是高考一樣,一瞬間的成績就決定一切。
陳康傑自己也是明白的,他將這一切已經落下了幾年,可其他運動員並沒有在閒著,他們都在日以繼夜的訓練,有針對性的強化自己的技巧和身體機能,於是他答應了三個教練的要求。
陳康傑儘管是獨立的,也有支配性的地位,但是在三個“老師”面前,陳康傑從來沒有耍過大牌,經常採用的策略就是拖延戰術而已,對他們三個,陳康傑始終保持著最基本的尊重。
陳康傑的訓練不是在自己所在大學進行,他得保密,並且也需要一個安靜的訓練環境,訓練場地是在已經投入運用有一段時間了的金牌田徑學校進行。
金牌田徑學校,是由陳康傑連同牛啟華他們三個共同出資建成,在取名的時候,考慮到陳康傑是最大出資人,而且又要借用他的影響力,牛啟華,唐偉和林之棟三個就想到用陳康傑的名字來命名。
不過這個方案被陳康傑知道後,他否決了。
笑話,自己出資成立了一所大學,都沒有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怎麼可能會接受一所田徑學校的名字命名,難道一所大學的名字命名會不比一所田徑學校來得好,來得影響力大。
陳康傑投資辦田徑學校,可不是為了揚名立萬,更不是為了所謂的流芳千古,他不需要這樣的虛名,而且,這所學校他就沒有打算自己出面打理,又何必搞得那麼高調,那麼宣揚呢。
後來他們三個集思廣益了一個下午,最後決定用“金牌田徑學校”這個名字。
金牌,預示著最高的品質和最好的效果,陳康傑是這所學校的形象代言人,而他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除了金牌之外,沒有拿過其他獎項,另外,牛啟華他們在田徑界,又有金牌教練員的稱號,用這個名字,就寄希望於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運動員,培養出更多能夠為國家拿回更多金牌的運動員。
金牌田徑學校從建成之日起,就廣受關注,在落成使用的成立儀式上,陳康傑還出席了慶祝活動。
要是沒有陳康傑的參與,這所田徑學校也會受到關注的,牛啟華他們憑藉陳康傑的金牌教練身份,就會有不少媒體願意參與和報道,然而有陳康傑的參與,效果又更加不同了。
陳康傑的出現,吸引了上百家媒體前來雲集報道,記者們的工作,不僅僅使得這所田徑學校的名字世人皆知,而且,他們還將學校裡面的完善設施詳細的呈現在眾人面前。
一時之間,這所學校的知名度伴隨著陳康傑的影響力風起雲湧,全國各地喜好田徑運動的年輕人蜂擁而至,甚至,還有不少外國人打電話前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