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對日元在日本大地震之後的“反常規”表現也同樣適用,按照一般規律,若一個國家發生瞭如此規模的自然災難,其貨幣匯率通常會應聲下跌,陳康傑不太記得阪神大地震後日本的貨幣詳細表現,但十六年後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卻恰恰相反,不但不下降,反而呈現出大幅升值的態勢。
不管是反常還是正常,陳康傑覺得,其中是一定有一些內在的邏輯性的,既然2011年的大地震後日元會大幅升值,那麼這次也一定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個月後,果然證實了陳康傑的判斷,日元在阪神大地震後不但不下降,反而極具上升。
實際上,這是帶有經濟學原理的合理解釋的,兩次大地震,都是在日本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都是有金融危機,且日本在國外世界各地都有資金投資,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境外的資金抽調回國,支援國內的建設和發展,擁有大量資金的進入,自然會推高日元的價格,形成客觀升值的態勢。
這次阪神大地震對日本造成了gdp的百分之2的直接損失,如此大的破壞性,日本從政府到企業,不可能不抽調資金回來,這樣又能給陳康傑他們帶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在這塊肉上又宰下一塊來。
金錢上會有收穫,但是陳康傑並不希望人員上再造成損失,所以建議歐陽震華他們這個期間不要去關西地區,他是記得地震是在1月17日發生,但是現在的歷史,已經讓他不敢確定時間還會不會那麼的精準,只能將時間範圍擴大到整個一月。
“感覺,你做決定是憑感覺。”,歐陽震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是啊,一直以來都是感覺,感覺第一,知識輔助,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十分奇妙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有科學合理的解釋,怪只怪大自然太神奇”,陳康傑不但大言不慚的承認,還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好吧,那我們都不去的話,我們資助的那個地震研究小組是不是也不用去了。”,歐陽震華問道。
“那不行,你們不去,他們得去,他們要是不去,那還研究個毛啊。”,陳康傑馬上就反對駁回去。
為了應對十三年之後的那次舉國震慟導致八萬餘人死亡的大地震,從去年開始,華堂基金會資助了一個國家地震研究小組,每年給他們提供兩億元的研究經費做基礎性和裝置性的研究監測。
地震局是個清水衙門,這一學科也是比較偏的學科,研究者很少,研究經費就更少,因為它見效不明顯,又主要是政府資助,所以政府會將很多經費投到一些經濟效益明顯,見效也比較快的研究領域,這就使得全國的地震系統在研究和檢測方面都資金短缺。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堂基金會每年提供的這兩億元的科研經費就顯得十分關鍵和重要,根據陳康傑的要求,這個研究小組的科研人員由國家地震局,中華地質大學,西川省地震局,中華工程院四個單位抽調的最頂尖的17名科研專家組成,組長是工程院的一名院士,除開日常經費,在專案研究上,他們目前每人每年能擁有1000萬的研究經費,這樣充足的資金供應,將能支援他們所需要的必要研究。
根據事先的行程安排,這個小組的所有成員今年年初就要前往日本進行地震研討和學術交流,並且也是實地考察太平洋板塊的這一區域。
只不過他們事先安排去的地方並不是陳康傑所希望的。
“傑少,你總不會感覺日本會發生地震吧。”,歐陽震華開著玩笑說道。
陳康傑的要求太反常了,他們不能去,研究地震的能去,這不是很明顯的說明陳康傑的預感是那邊要發生地震嘛,和陳康傑認識那麼久了,歐陽震華是很熟悉陳康傑的邏輯的。
“你還真猜對了,就是這個感覺,你安排一下,讓他們去關西地區,別去關東了,到時候自己住在戶外,別住房間,研究地震嘛,不在戶外觀察自然生物的預兆,趴在舒適的房間裡,有啥用啊。”,陳康傑主要是可不想這些專家損失在那裡。
“傑少,你可能不太知道,地震學界認為,日本關西地區是不太會發生大地震的,地震要發生也是發生在關東,當年的關東大地震就是明證”,歐陽震華見過那一群研究專家,所以也增加了點見識。
在阪神大地震之前,科學界的確是這麼認為的,然而就是這種盲目的武斷判斷,才導致了阪神大地震同樣損失慘重,直到1998年,地震區才恢復到震前水平。
喜歡重生之改天換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改天換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