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讀者就沒必要一一回復。
拿起後面一封信,忽然手裡一沉。
仔細一看,這封信特別厚,裡面不知道塞了多少張信紙。
夏臻小心撕開,發現裡面居然有近二十頁薄薄的信紙,除了第一張寫的是信,後面居然是一篇小說。
這是有讀者因為作品發表不了,要自已幫他走後門?
先看了看信,對方是一名來自隔壁徽省的鄉村小學代課老師,今年三十出頭,因為家庭比較貧困,想發表小說改變命運。
他自認文學素養不錯,可是寫了五六年,寄出去的稿子超過二十多封,卻全部石沉大海,得不到報刊雜誌的迴音。
偶然從朋友那裡借到《包青天之狸貓換太子》,覺得故事情節跟戲裡唱的差不多,於是學著他的方法,把戲曲《花木蘭》改編成小說,同時把開頭寄過來,問夏臻能不能發表。
夏臻看完兩萬字,只能無語。
倒不是他的文筆不行,光從他的文字來看,應該是個有一定文學基礎的人。
問題是自已寫的是通俗文學,如果賣弄文字,卻忘了核心的人物衝突和情緒張力,肯定算不上好小說。
不過也能理解。
這時候大多數人受的教育,都把周先生的小說當成範文,模彷他的寫法。
而通俗文學這樣寫的話,肯定是不合格的。
考慮到對方面臨的困境,而現階段又沒有人教大家如何寫小說,夏臻決定單獨給他寫一封信,把自已的想法詳細說一遍,供他參考。
通俗文學跟傳統文學最大的區別,在於情節構建上,說得誇張一點,如果故事不夠驚險刺激,很難吸引讀者去看。
讀者不喜歡,出版社自然不會考慮出書。
花了半個小時,把信寫好後,出門找了個郵筒塞進去。
做完這些,他才回家繼續寫小說。
因為兩地隔得不算遠,四天後他的回信就到了一個叫大凹嶺的村子,當曾可平看到回信後,激動得雙手都在顫抖。
小心翼翼撕開信封,信紙後面的署名果然是那名叫夏臻的作家。
雖然不是稿件被錄用,能收到信他依然非常興奮。
旁邊的老師看他這付樣子,抬頭略帶輕蔑地掃了一眼,又低頭幹自已的事了。
在他們眼裡,曾可平這樣幾年如一日地寄作品,卻得不到發表的機會,完全是在浪費郵費。
當然他們的內心裡,也不希望他的作品能發表,那不是代表他比其它人出色?
曾可平此時可沒心情管其它老師的想法,他把信看完後,又看了一遍,然後慢慢放下。
夏臻的信寫得不算長,卻很誠懇,除了對他的文筆給予肯定,還把他的不足婉轉地表達出來,讓他的心情好了不少。
等把信看到第三遍,他忽然湧上來一股衝動,要去一趟滬市,跟夏臻當面聊一聊。
喜歡重生薔薇歲月之1979請大家收藏:()重生薔薇歲月之1979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